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农村财富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安溪茶叶品牌价值超1428亿元传承手艺、革新技艺、以茶为媒,安溪人实现茶叶品牌腾飞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20日
版次:
06
制茶专业学生在茶厂厂长高建发(右)指导下作业。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地杰
福建省自古便是著名的茶乡。近年来,福建省通过筑牢生态、品质、品牌、市场、科技、文化、资本、产业八大支撑体系,实现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日前,福建安溪铁观音在2021中国品牌日活动中被评为区域品牌榜(地理标志产品)第一,品牌价值达1428.46亿元。把安溪铁观音打造成福建茶叶的一颗明珠,安溪茶叶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长年坚守制茶工序
传统的安溪铁观音,口味醇厚、汤色金黄,而一杯好茶的背后,往往是安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传承与坚守。
安溪县德峰山庄的主人王辉荣是安溪铁观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三代继承人。“我一生只为做好一杯茶”,王辉荣告诉记者,在安溪,很多茶叶人跟他一样,一生都与茶紧密相连。
要做出一杯好茶,首先是茶源。据了解,安溪县的土壤是红黄壤,有机质丰富,且全年湿润多雨,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安溪县以种植“红心歪尾”的茶叶品种为主,该品种芽壮、心红、叶厚、腹绿,乃上等。
制茶是另一大关键。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复杂,其中炒青是决定茶叶口感与滋味的关键步骤,王辉荣介绍,要准确把握炒青的火候,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为了留着那股根植于土地的“观音韵”,王辉荣回归生态,从种植开始严格把关茶园品质:不施用化肥而施用羊粪等有机肥;在茶树周围种花草、果林,以丰富的生态链预防虫害。
为了保护红心铁观音的树种纯度,王辉荣指导茶农分批改造老茶园,剔除退化严重的茶树;在山坡上,王辉荣建立了初制所,不装空调与冰箱,厂房透气通风,节能环保。
科技制茶人才不断
在安溪西坪镇的另一处山头,高建发茶业的现代化制茶工厂正在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走进生产车间,只见零星的工人在进行机器的操控,大部分的制茶工序则由机器包揽,“未来,我希望能实现‘鲜叶进、成品茶出’的一步到位。”
“我们要实现‘做出一批好茶’的目标。”生长于宁德市的青年陈春于2006年来到安溪投身茶产业,集安溪铁观音名匠等荣誉于一身的他,如今是高建发茶业制茶厂厂长。
陈春告诉记者,目前高建发的车间可以加工多种茶,生产环节也在逐步完善。陈春表示,乌龙茶的制作几乎包含了制茶的所有工艺,因此,只有成功实现乌龙茶加工流水线的打造,才算是基本实现了茶叶的自动化加工。
“茶产业要发展,归根结底要看人。”陈春说道,培养人才队伍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高建发茶业积极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进行旅游、生态、种植等多方面的合作,并不断招收制茶专业的学生,打造人才队伍,培育产业发展后备力量,实现安溪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非遗传习所发扬茶文化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产茶县之一,全县有数十万女性从事茶业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外导师何环珠就是其中之一,她于2019年牵头成立了“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用自己对茶的热爱,为安溪女性带来了更多可能。
“我认为女性很适合制茶,耐心、敏感、细腻是女性的优势”。在何环珠看来,开办传习所让女性接受教育,可以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传习所开设以来,吸引了包括女大学生、女性创业创新者、女性致富带头人等人群的参与,通过培育非遗继承人、举办制茶大赛等活动,有效地传承与发扬了安溪传统的制茶技艺,此外,传习所积极邀请来自各国的国际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培训,以茶为媒,构筑了中外友好交流的平台,成功传播中国茶文化。
如今,安溪的女性与茶,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制茶专业学生在茶厂厂长高建发(右)指导下作业。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各地茶叶亮相云上茶博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各地茶叶亮相云上茶博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