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综合预防+抗病品种 冬瓜枯萎病可防可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5月20日版次:07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喻珺)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的集中化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冬瓜病害的发生率也日益突出。据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调查发现,在广东英德、台山、揭阳等地有50%以上的冬瓜田都有枯萎病发生,造成冬瓜减产10%-30%,严重制约冬瓜产业发展,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绿色有效的防控冬瓜枯萎病,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曾莉莎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注重栽培管理
  冬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维管束土传病害,病原菌可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在土壤中存活5~10年),成为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这些病原菌主要从根、茎部伤口侵入,被感染的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常有“半边枯”现象出现。”曾莉莎说,一些多年连作地、土壤黏重、施肥配比不当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有地下害虫危害的田块较容易发生该病害。
  曾莉莎指出,冬瓜枯萎病是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重点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化学类药剂对这类病害的防控效果甚微。长期连作葫芦科的作物容易造成病原菌积累,引发冬瓜枯萎病,需适当与非瓜类蔬菜如葱、蒜类蔬菜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例如与水稻进行轮作,不仅能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基数还可兼治根结线虫,防病效果更好。
  “一些田块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种苗、土壤、育苗基质等消毒措施未做好,或是摘除发病植株后未进行正确的后期处理。”曾莉莎认为,育苗时要做好种子和土壤消毒,繁育无菌抗病种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病原菌检测。冬瓜发病或采收后,需及时将田里的枯死植株和其他残物隔离并在外销毁,并做好清园、整地工作。
选用抗病品种
  进入5月梅雨季也随之而来,高温高湿的条件最利于枯萎病发生和传播。当前尚无立竿见影的防治药剂,因此选用和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冬瓜枯萎病最为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曾莉莎建议,农户种植时可选用适应性强的抗病品种,如黑优3号、东莞麻涌灰皮冬瓜等。
  在施肥上要防止偏施氮肥,科学合理施用钾肥、磷肥和硼肥。此外,还可配合施入适量的生物菌肥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情况,减少冬瓜枯萎等病害的发生。
  “冬瓜枯萎病在冬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曾莉莎说,可用咯菌腈、精甲·恶霉灵等800-1500倍药液在定植当天、抽蔓期、幼果期进行灌根,有效预防枯萎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