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给孩子打“增高针” 家长年花费上十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07日版次:05
  在这届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可以“鸡”,视力、身高也可以“鸡”。一些家长为孩子注射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一年下来花费上十万并不少见。与此同时,生长激素价格是否偏高和是否被滥用等问题,也一再引发争议。
  “你知道我家娃8岁那年长了多少吗?只长了7毫米!”家住江苏苏州的李莎在女儿6岁时,发现女儿长高的速度较同龄人慢。上小学以后,比同龄人矮近20厘米的女儿经常被路人问“还在上幼儿园吧?”这成为李莎的心结。
  女儿九岁那年,李莎将第一针生长激素针扎进她的肚皮。扎针至今一年半,第一年,女儿长高了12厘米,后续半年,每个月都长高了0.7厘米,共花费10万元。这对于李莎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但她觉得很值。
  据新华社8月4日报道,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在国内,生长激素是否存在被滥用、是否价格偏高也一再引发争议。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部分家长神化了生长激素的作用,存在大规模、长时间的药物滥用;另一方面,部分医药代表以经济利益刺激医生多开生长激素,在高回扣的驱使下,产生了定价越高销路越好的现象。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曾在微博上发文指出,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情况,且有时间窗口,骨骺未闭合,存在长高的可能。
 点 评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确有必要干预,也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综合生长激素治疗方案,不能一味地迷信生长激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