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金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实施“金融+乡村振兴”等十大工程
《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8月07日
版次:
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展能
8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省金融将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123+双10”为战略导向,加快建设金融强省,巩固增强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其中,优化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列入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十四五”时期即将实施“金融+乡村振兴”等十大“金融+”工程,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
巩固金融业重要支柱产业地位
《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广东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金融科技发展引领行业方向,金融开放达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金融强省。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目标:到2025年,金融业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40万亿元、贷款余额30万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费收入冲刺8000亿元。
提出“十项任务”“十大工程”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将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123+双10”为战略导向,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其中的“双10”,指的是:抓好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巩固增强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实施“金融+”十大工程,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
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中,优化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位列其中。《规划》提出,要建设国内领先的农商银行系统,扎根县域、服务“三农”;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保障现金服务,推广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便民服务;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支持运用保险机制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开办覆盖主要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建立农业大灾保险机制,保障粮食安全。
“十四五”时期将要实施的十大“金融+”工程中,“金融+乡村振兴”同样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包括:加强对脱贫人口的金融服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金融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强镇发展等的支持力度,服务好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城镇化贷款”“农家乐贷款”“农村风貌提升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丰富金融支农产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推动厂房和大型农具、圈舍和活体畜禽、动产质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业农村抵质押融资模式,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发展壮大全省农业投资基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大中型投资机构设立专门的农业投资机构,引导国内外创投风投及股权投资机构加强对我省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
此外,为推动区域金融平衡发展,《规划》还特别提出,要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短板。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策支持体系和金融对口帮扶机制,引导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回流反哺。
支持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增设分支机构以及设立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基地。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市争取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大力推广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发展农业特色保险,助力乡村振兴。
支持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优化金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绿色资本”优势加快发展。推动个别地市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规划》还提出,要加快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各领域融合,大力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值得关注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要发展以“驻镇帮镇扶村”为核心的农村普惠金融。《规划》提出,要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探索建立金融顾问、金融助理、金融联络员、金融志愿者等普惠金融服务人才队伍,帮助农业企业规范财务,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建设。
发展农村金融方面,《规划》则明确,要在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商行扩大经营自主权,不断激发农商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活力;推动省农信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农信系统的党建、纪检监察、行业审计、风险防控、资金清算、数据系统等综合能力建设。
落实省政府对农信系统的管理责任;在稳定县域金融服务的前提下,加强宏观管理,促进农商行回归本源,巩固支农支小主力军的优势地位。
补齐农业农村信用体系短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与我省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低成本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培育涉农企业上市资源,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范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