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门里师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8月07日
版次:
13
陈大娘做厨子,夜晚必在靠近厨房的走廊上睡。 插图 韦民
汤锅里的香气一弥漫,娘的身影就晃动在陈大娘眼前,娘的手艺就显露在陈大娘脑海,三岁的娃能看到老,三岁的娃也能记到老。十岁时吃过的那些好菜就这么在记忆中逐步清晰逐渐明了,活色生香起来。
门里师,是江汉平原对传艺的一种特别说法,走出那片平原,说出这三个字,是需要再缀上一番解释的。跟武林中一些秘传武功一样,有些个讲究,但人家的讲究上得了台面,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光听一听,就显出了气派,显出了格局。
门里师不一样,只要是自家屋里人,不论兄弟姐妹,儿子媳妇姑娘女婿,只要你愿意学,都在可传之列。有那么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味的同时,也没了格局。
好在,这个格局在江汉平原,受人喜欢。
说到门里师,在江汉平原,当首推厨子,没办法,民以食为天。
我是在看央视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想起老家门里师的一个厨子,严格说,是个厨娘,姓陈,年纪很有一些了,近九十岁,依然健在着,厨艺是否健在呢?不得而知。
先说一点知道的事。
早先的江汉平原,机械化还没代替体力劳动,人忙死忙活一天下来,骨头都累散了架,一般是吃罢饭推倒碗倒头便睡。第二天还要早起呢,老话说得好,三早一个工。如此一来,走夜路的人就不多,喜欢熬夜的则更寥寥无几了,那年月的狗,都比现在的狗闲适许多。
无几并不是没有,陈大娘就经常带了儿子姑娘熬夜,必须熬,在江汉平原,她这种孤儿寡母的人家,熬夜才有田地之外的收入。陈大娘的厨艺,是她的娘传下来的,典型的门里师,事实上陈大娘也真将儿子姑娘给带出来了。
陈大娘的娘,是做过县长夫人的,能坐稳夫人位置,不是靠的长相,是靠的厨艺。这就很难得了,一个没读过书的乡下女人,很早就知道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多么巾帼不让须眉的见识。
高手在民间,能人在乡下,陈大娘无疑是这句话最大的佐证。
十岁时,陈大娘左右逢源的县长爹,被日本人抓去杀了,娘也不知所踪。这县长有点意思,明里是国民党的县长,暗里为共产党做事,夹缝中求生存却不曾讨好日本人。
从锦衣玉食的娇小姐一下子沦为四处乞讨的丫头,多次饿得眼冒金星的陈大娘嫁人之前最宏大的理想就是,将来有一天,好好吃一顿大鱼大肉,不放一片菜叶,不要一点葱花,纯鱼肉。
多么可怜的泼天大愿,现在想想。
不用等将来,陈大娘嫁人那天,就如愿以偿了,敞开肚皮吃上了没一片菜叶没一点葱花的大鱼大肉。江汉平原这个地方不大,婚宴上排场却是不小,讲究个八碗十盘。
就得支大灶,熬汤卤凉菜。
汤锅里的香气一弥漫,娘的身影就晃动在陈大娘眼前,娘的手艺就显露在陈大娘脑海,三岁的娃能看到老,三岁的娃也能记到老。十岁时吃过的那些好菜就这么在记忆中逐步清晰逐渐明了,活色生香起来。靠这个,陈大娘硬是一点一点把娘的手艺捡了起来,还青出于蓝。
陈大娘做厨子,有个规矩,夜晚必在靠近厨房的走廊上睡。理由是,好把握蒸锅的火候,一般乡里人家做喜事,蒸锅是架在走廊上的。八碗是靠蒸出来的,什么肉条,鱼丸,鸡啊鱼的全得上蒸笼。其实这是陈大娘自重手艺人身份呢,凡给人做厨,绝不进主人家房屋半步,要什么东西冲主人家嚷嚷一声。
睡走廊上,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二是为了照看汤锅的汤水,该添佐料添佐料,该撒葱花撒葱花,都是长期摸索出来的一点经验。
因为这两点,陈大娘在那一方口碑特别好,谁家做事都请她出山,我和媳妇结婚就是陈大娘一手在厨房张罗的,老丈人家跟陈大娘,是一个村子的。
在结婚这事上,我和媳妇赶了个时髦,一个不算招,一个不算嫁,用江汉平原的俗语说,叫老水牛掉进夹沟里,两边捞。
什么也没捞着,捞了一通累。
江汉平原有讲究,新人进门,必须蹿厨。蹿厨,很形象的两个字,就是新郎新娘必须蹿到厨房给厨子敬烟,敬糖,厨房里高兴了,上菜就快,喜事就有喜庆样,反过来,厨房里冷火凉灶的,喜宴从哪喜起来?
我这人,有点少见多怪,第一次看见女的掌厨,还第一次看见女人抽烟,陈大娘是抽烟的。
那时的江汉平原,不是说女人抽烟就多么不正经,而是抽不起,跟喝茶一样,不是小门小户能扛得下的开支,但凡家里女人好这两口的,都是败家婆娘的行为。
蹿厨前,老丈人特意叮嘱我,陈大娘是抽烟的,我就按规矩,敬了两根,好事成双。陈大娘的儿子,反而不抽烟,他把烟接下来,转手递给了陈大娘。陈大娘见我望着她,拿手在围裙上擦一下,笑完,很突兀地说了一句,我的娘,也抽烟的!
她的娘?媳妇看出我疑惑,扯一下袖子,我们退出去,进了新房,媳妇才说了陈大娘的身世。
原来不光厨艺这玩意可以门里师,抽烟这爱好也可以门里师的,我忍不住感慨。
头天晚上开龙凤席,闹洞房,忽悠一下就过去了,第二天绝早我被尿涨醒,上了趟厕所,从后门进的屋。江汉平原一带后门多开在厨房边上,拿柴火倒泔水什么的方便,免得进正门,暗合了自古君子远庖厨一说。
我向来不认为自己是君子,手都没洗就给刚从走廊起身的陈大娘敬了根烟,她手里正摸着一个打火机呢,我借着酒意开玩笑,说这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烟啊?
陈大娘咧开嘴巴,很得意,说你傻了吧,开门七件事,烟是没开门就有的。
你别说,那时光,一般人家的门真的都没开。
我那根烟,让陈大娘提前开了厨房门,也让陈大娘提前终止了厨子这一职业,这是事后我听老丈人说的。
因为带着宿醉,我那根烟并没递到陈大娘手中,掉在了汤锅靠墙的那一角,陈大娘弓着腰去捡那根烟时,不小心碰着了汤锅,汤锅一倾斜,半锅熬了一夜的汤泼在陈大娘的大腿根上。陈大娘没吭声,拎着裤管龇着牙,把那根烟抖抖索索捡起来喂进嘴里,点上,狠狠吸了一口,那烟就去了半截。
没人知道她怎么熬下那一天的,她依然掌着厨,眉宇间看不出半点破绽,只到客人散场,她才匆匆跟儿子说,娘先回家了,这里的尾你帮我扫一下。儿子才看出娘的神情不对,走路的姿势也不对,一挪一瘸的。事后,陈大娘的大腿,整整脱了几层皮才好彻底。
再有人请她做喜厨,她一概摇头拒绝,做到头了!这是她唯一的借口。
确实是做到头了,喜宴上有讲究,主厨帮厨跑堂的都不能出现红伤,陈大娘被烫的一双大腿,虽没出血,却也是伤。打那以后,陈大娘但凡见到老丈人,第一句话就是打探我们两口子过得好不好。据说,喜宴上主厨有了红伤会影响两口子感情,把日子过得鸡飞狗上墙。
喜厨做上头了的陈大娘却没活上头的意思。清明节回乡下,老远看见一个老人挑着半担水在给移栽的棉花饮定根水,我走近了细一看,是陈大娘。我知道大娘爱开玩笑,就没大没小起来,说老家伙老家伙,您这是越老越加活啊?完了不忘递上一根烟。
陈大娘歇下担子,说越不加紧干活就越老得快,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跟着把烟喂进嘴里,眯了眼等我点火。
我凑拢去,给大娘点燃,她用手拢着火冷不丁用极小的声音问了我一句,你们没把日子过得鸡飞狗上墙吧?
我回头看了看媳妇,媳妇还在十米开外慢条斯理走着,每次回娘家,搞得我比她还归心似箭似的。
想了想,我回答陈大娘说,我倒是很想鸡飞狗上墙一回,可老丈人没给我做这个榜样啊,这算不算也是门里师啊?
方圆十里,老丈人老丈母两口子是出了名的相敬如宾,反正打我跟媳妇认识,就没见二老红过脸。
这个也能门里师?陈大娘怔了一下,烟卡在喉咙里,眼圈红了,你这个促狭鬼,是不想让大娘心里有愧才这么说的吧。
□刘正权
陈大娘做厨子,夜晚必在靠近厨房的走廊上睡。 插图 韦民
上一篇:
下一篇:
热脸和冷脸
上一篇:
下一篇:
热脸和冷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