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代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17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入职体检“代检”引发舆论的密集关注。记者暗访发现,在利益驱使之下,一些人员违规在社交平台发布“代检”推广信息,代检一次费用少则一千两元,多则上万元,宣称业务涵盖普通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等。(8月16日澎湃新闻)
  @李一陵:部分求职者的代检需求,背后是不合理的入职体检要求。比如,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但一些用人单位对此仍视而不见。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代检”生意尤为火爆,甚至出现一线城市“枪手”们忙不过来的现象,直到2010年,随着三部门通知限期废止违规乙肝检测项目,医院逐步规范体检流程,“代检”乱象的出现则有所减少。
  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又无法抗衡企业的违规行为,只能以违法违规的方式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并助长了“代检”这一灰色行业的壮大。要治理代检乱象,除了把板子打在严查产业链上,还要从需求端发力,铲除用人单位对乙肝患者就业歧视的土壤。
  @黄齐超:“代检”乱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固然是市场刚需所致,但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大家都没有把“代检”的危害当回事。首先,用人单位只求“果”不问“因”,对应聘者体检的过程没有严格的跟踪。其次,承担体检的医疗部门,也没有严格审核体检申请者的身份信息,有很多漏洞可钻。第三,违规的成本太低,一些别查实的“代检”行为,几乎是零惩戒,“代检”乱象自然就甚嚣尘上。
  代检,公共卫生的一个裂缝,这话并没夸大其词。希望我们都能重视“代检”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这一乱象,堵上威胁公众健康的漏洞,让入职体检走上健康轨道。
  @龙敏飞:对于“代检”一事,还是应该延伸监管触角,让端口前移。一则,对相关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应该有定点合作的医院,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跟随,压缩“代检”发生的可能性;二则,对各大医院来说,体检还是应该更加负责任,必要的信息核验,还是应该要有;三则,加大对就业歧视的打击力度,若是一些用人单位在疾病患者上有就业歧视,也应精准打击,以减少劳动者的焦虑情绪;四则,可以探索制定黑名单制度,若是一些人有过“代检”的经历,无论是代检者还是被代检者,都应该纳入黑名单,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言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