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5376亿元投入43个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09日版次:01
  南方农村报记者 卢晓科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聚焦发展精细农业、塑造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在9月7日上午举办的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介绍《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顾幸伟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考核评估等各项措施,力争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9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传统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东“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顾幸伟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全省其他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上“快车道”。
  “在我看来,这次的《规划》主要有四个特点。”顾幸伟介绍,第一个特点是聚焦“精”字,《规划》系统阐述了“十四五”发展精细农业、塑造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的思路举措,突出未来五年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重要、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聚焦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政策,力争做到“理念新、任务实、措施准”。
  《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将高标准农田面积、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列为约束性指标,提出了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顾幸伟介绍:“广东是种业大省,在种业创新平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优势,但要打好广东种业翻身仗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提出了‘粤强种芯’工程建设。现在正在抓紧制定《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和编制《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同时我们还计划设立种业振兴专项基金,来推动重点任务的落实到位。”
  此外,“十四五”期间,广东还将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攻关。通过建设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发挥重大育种平台的作用,开展育种攻关,把优势品种继续做强,把短板补上。据了解,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创新举办了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通过市场抛绣球的方式,比选出种业优势团队、项目、技术,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每届设置100万元大奖。顾幸伟说:“谈到广东种业,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9届的广东种业博览会这张名片不得不提,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科技支撑,服务农民,每一年我们会向全社会推出7000多个新品种,今年也安排了6000多个新品种进行展示,很好地促进了种业科技成功转化应用。”
  顾幸伟指出,推进种业振兴还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全省的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四大类的的种质资源查清楚、收集保护起来,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同时分批分类推进建设和完善种质资源库,把每一个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好,然后依托省农科院、华农这些科研单位和资源保护单位,推进种质资源的界定评价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创新优势。”
  《规划》的第三个特点是明确区域发展定位。《规划》按照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部署,提出农业农村区域发展布局为珠三角引领带动区、沿海经济带东西翼重点提升区、粤北生态优化区。
  第四个特点是突出岭南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制作了17张产业发展分布图,涵盖水稻、蔬菜、荔枝、茶叶、菠萝、柑橘、香蕉、南药、甘蔗、花卉、花生、生猪、家禽、水产、橡胶等类别,指明了各个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全省产业发展布局一目了然,对各地产业发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抓好四大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广东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建设43个重点项目,包括科技支撑、农田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这期间我们将抓好四大重点任务,努力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
  顾幸伟介绍,第一大任务是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十四五”期间,将以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创建15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此外,还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广东还将推进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广生态循环、节能降耗低碳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农产品“不安全不上市”的专项行动,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第二大任务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全域部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提升。顾幸伟强调,要深入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通过建设乡村便捷高效生活圈,修复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提升乡村治理体系等举措,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让乡村宜居又宜业,让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
  第三大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过渡,推动过渡期内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顾幸伟介绍:“我们将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程,推进‘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对全省1127个乡镇全面实施‘组团式’帮扶,确保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规划》还提出,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深化对广西、贵州99个县的协作帮扶,顾幸伟说:“我们将把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移植到协作地区,在99个县陆续建立起‘一县一园’,与广西、贵州共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大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潜力。《规划》提出,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顾幸伟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激活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我们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县域内城乡产业一体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三大保障措施
  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强化科技助农、商贸物流助农、金融助农三大保障措施,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两大体系,探索实施“金融+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先是聚力科技助农,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突破核心育种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硬核的支撑,全面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办好世界数字农业大会。
  其次是聚力农村商贸流通助农,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做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地冷藏保鲜基地建设,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
  第三是创新金融机制助农,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要素保障。政策方面,完善融资贷款和配套设施建设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基本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展农村信用贷款。采取“引导基金+平行子基金+项目库”运作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对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提升政、银、保、担、基“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广东省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让老百姓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