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许伟新:55载匠心制茶人称“茶教授”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11日版次:08
  3岁接触茶文化,14岁返乡种茶,20岁拜访制茶名师,26岁开辟自己的茶园,从此踏上种茶制茶的匠人之路......至今,广东梅州市英帅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伟新制茶已有55年,年近古稀的他依然坚守在茶叶生产一线。
  只要话题与茶相关,许伟新就似有无限的精力和说不完的“道”。因此,身边的人喜欢称呼他为“许教授”,他笑称自己只是个普通茶农。
□南方农村报记者 冯晓华 高永彬

发现制茶天分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由于山地多、雨量充沛,且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十分适宜茶叶种植生产。得益于良好的种植条件,种茶卖茶成为了当地人的重要生计。许伟新的父母就是地道的梅州茶人。
  受父母影响,许伟新自幼便与茶打上了交道。年仅3岁时,他就随父母住进了当地的土产公司,由于在此汇聚了众多的茶叶制品,品茶和听长辈讲述茶文化故事就成为了许伟新的日常,也正是这段品茶、识茶的童年时光,让他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岁那年,许伟新来到梅州茅山茶场工作。虽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但凭借童年时期的茶叶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好学肯干,许伟新很快就上手了。他第一次制出的茶叶,品质就得到茶场师傅们的一致好评。
  “第一次做茶就得到认可,心里很自豪,觉得自己有做茶的天分,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做茶。”许伟新回忆道。

积累制茶经验
  在茶场工作3年后,许伟新已摸清楚制茶的门道,不再满足于茶场师傅们传统的制茶方法。为继续增进制茶技艺,时年20岁的许伟新奔走于全国各主要茶产区,考察知名茶园,拜访制茶名师。为了掌握全面的制茶知识,他还曾到浙江大学、国家茶叶质检中心等高校及专业机构学习。
  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许伟新有了自主创业的底气。为了摸清楚在不同地理气候下,种茶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许伟新开始尝试自建茶园,并先后在福建、贵州、浙江、云南等多个省份开设了多达13个茶场,最多的时候曾有6个茶场同时运营。常年奔走,全年无休,许伟新没有觉得累,反而很享受那段不停探索的日子。
  许伟新说,茶叶比起其它农作物,种植门道更多,要想种出好茶,就要讲科学。“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都不同,而不同的茶树品种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不断实践。”经过长期实践,许伟新总结经验,最终撰写了《英帅茶园有机质量管理手册》。
  闯荡半生,许伟新回到了故乡,而那曾开设过的13个茶场,如今只留下了位于梅州市梅江区的银顶山英帅名茶示范园、云朵山有机茶基地和雪山兰峰有机茶基地。茶园总面积16000亩,其中,银顶山是梅州市梅江区大清凉山的最高峰,海拔高达1366米,层峦叠嶂,地理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和有机物质积累。
  对茶树品质的追求,许伟新孜孜不倦。尽管年近古稀,他还是坚持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经历三回九转的山路到茶山上管理茶树,采茶季甚至直接住在茶山上。“许多做茶叶生意的人不种茶,那样就很难把握茶叶的品质,要做出真正的绿色有机好茶,必须亲力亲为。”
  近年来,英帅茶业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多样化有机肥料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懈探索,严把茶叶质量关。

提升制茶效益
  梅州是有名的侨乡,清凉山绿茶作为梅州九大名茶之一,不仅是享誉中外的特色农产品,更是海内外同胞的情感寄托。2018年,清凉山绿茶被评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而主要生产清凉山绿茶的英帅茶业由于茶叶品质佳,待客热情厚道,早已成为梅州市有名的茶行。每年春茶上市前,老顾客们都会预定尝鲜,英帅茶业的茶叶常年供不应求。
  目前,英帅茶业栽种的茶树品种有单丛、云朵天香、银顶春露、清凉绿雪、瑞香等,产品有单丛、绿茶、金柚茶、乌龙柑普茶、红茶和黑茶等60多个,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和农博会优质奖,长期出口欧盟国家。公司也多次获得“农产品流通先进单位”“文明经营户”等荣誉称号。由于种茶经验丰富,理论科学,许伟新还被梅州市当地的嘉应学院特聘任为客座茶学教授。
  2019年,梅江区茶叶产业园获批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英帅茶业被确定为产业园牵头主体,联同其它实施主体企业,共同打造“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茶农、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茶产业格局。今年是梅江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第三年,产业园内的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茶叶年产量3000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茶罐子”。
  “梅州是历史悠久的茶乡,作为梅州茶人,不仅要继承前辈们种茶制茶的初心,更要传承好梅州茶文化。”许伟新表示,今后将致力于教学与传承,将多年来在茶叶生产以及茶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更多行业人士分享,共同推动梅州乃至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