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回乡打疫苗报销路费,这样的柔性政策请再多点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9月16日
版次:
02
| 来论 |
据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政府网站9月13日消息,绥宁县长铺镇党委政府近日发布《致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公开信》称,欢迎中秋节回家与家人团聚,并前往县方舱医院(县民族体育馆)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长铺镇实报实销来回车费,包括汽车、火车、高铁等,但不包括飞机票。(澎湃新闻9月14日)
新冠病毒是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几乎所有人都属于新冠病毒易感人群。当前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缓和,然而风险尚未解除。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1.1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近9.7亿人。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一成绩已非常难得,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还有不少人没有接种。
依据《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规定,新冠疫苗不属于免疫规划疫苗,而只是二类疫苗。故而,国家在接种新冠疫苗问题上,也遵循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可惜,个别地方或单位为了完成所谓接种的任务,采取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措施:公职人员接种与工资挂钩者有之,农民接种与各种补贴挂钩者有之。难怪有媒体直呼,“这种措施不仅违法更是伤害人心”。
尊重民意是一回事,接种有利于抗疫是另一回事。民众不愿意接种,是因为他们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忧,或者是所在地接种没那么方便。对于前者,应该通过科学的宣传手段,及时解答群众疑惑,让群众乐于接种;对于后者,则要创造更好条件,让群众便于接种。地方党委政府在对农村群众宣传疫苗接种知识时,不能板着面孔说空话套话,而要用接地气的语言打动农村群众。否则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让疫苗接种推广工作更加困难。
引导群众打疫苗,是对执政者智慧和执政能力的考验。总体而言,软性政策比硬性政策更有效,也更能赢得民心。绥宁县长铺镇“打疫苗报销来回车费”的做法,形式谈不上多么高大上,甚至有些土,但还是令人眼前一亮。长铺镇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本地疫苗接种任务并不繁重,甚至可以说医疗资源较为充裕。在此条件下,当地有能力也有意愿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接种疫苗。
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也有接种需要。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或者对外地的接种政策不熟悉,他们未能完成疫苗接种。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亲人团圆的节日,在外奔忙的人们在思想上更倾向于回乡团聚。长铺镇利用中秋节这个阖家团圆的契机,用实打实的优惠吸引这些外出游子返乡接种,这项科学理性的决策,是对那些强制接种手段的纠偏,让人倍感温暖,因此更乐于接受。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疫苗接种最好还是在工作地完成。毕竟,人员大规模流动仍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很多地方已发出“就地过节”倡议。而这,何尝不是对国家抗疫行动的另一种支持?
(黄思成,媒体人)
上一篇:
“儿童化妆”
下一篇:
乱占耕地建房要负法律责任
上一篇:
“儿童化妆”
下一篇:
乱占耕地建房要负法律责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