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强化资金保障 建设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

广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9月30日版次:03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园果农正在包装柚子。 谢进扬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峻男

  9月2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快高质量建设全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在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任务落实跟踪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系统谋划,同向发力整体推进生产市场两手抓、两手硬;总结实践成效,因地制宜创新推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强化保障措施,健全“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机制。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政策保障和工作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有关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将组织好本地区特色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担当,安排充足人力,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要强化队伍建设。各地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市场体系队伍建设,在现有部门中充实力量,或参照省的做法,成立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专班,着力加强市场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三要提前工作谋划。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大宗农产品实际情况,加强前瞻性思考,提前做好工作的全局性谋划和系统性推进。要强化数字赋能,充分用好农业大数据,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培养,持续做优采购商服务,巩固培养产区经纪人,培育新农人发展新经济;持续拓展销区和产区两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两场活动,形成产地和销区、省内和省外、国内和国外、线上和线下的产销对接合力;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增收等一揽子目标。
  四要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统筹资金,整合项目资源,科学规划资金用途,像抓生产一样,在各级涉农资金中统筹安排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经费,切实做好资金保障,真正实现市场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五是要形成任务落实跟踪评价机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建立健全任务清单和实施台账制度,建立季度通报总结反馈机制,把市场体系建设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2021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口,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农产品市场营销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推动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省情农情的现实需要,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市场变化的迫切需要。
  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即搭建“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12221”市场体系建设是广东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中的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产销不紧密、供需关系不平衡、利益联结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在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产业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广东菠萝”“广东荔枝”“广东(梅州)柚”“阳西生蚝”“惠来鲍鱼”“澄海狮头鹅”等一批“粤字号”品牌知名度持续扩大,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拓展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力的多方协作机制。“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与广东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高度契合,为广东省在破解买难卖难问题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梅州大埔县蜜柚产业园果农正在包装柚子。                        谢进扬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