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山“95后”海归青年回乡创办玻璃书屋

年轻人“归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逐渐成为新趋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09日版次:04

  徐家杰在自己创办的玻璃书屋整理图书。

  一间绿色框架的玻璃书屋静立在乡间稻田旁,村里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来到书屋免费看书——这幅恬静的画面背后,是“95后”海归青年徐家杰数不清的热情付出和咬牙坚持。
  两年前,徐家杰结束了海外生活,从智利返回家乡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在乡间稻田旁创办了这样一间公益书屋。如今,这间精致的书屋不仅是乡村孩子阅读、学习的地方,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爱看书的小孩”回乡建书屋
  小时候的徐家杰,是一个“沉默的、爱看书的农村小孩”。长大后的他,在看过世界后决定回乡建书屋,“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希望能建造一个书屋让他们更了解世界”。
  在徐家杰13岁那年,父母就奔赴大洋彼岸,在智利一家中餐馆打工赚钱。高中毕业后,徐家杰跟随父母来到智利,学习生活了两年时间。看着父亲整天泡在餐馆厨房里煎炒烹炸,徐家杰忽然觉得这个小小的空间无法承载自己的梦想。
  2019年,徐家杰从智利回到家乡左步村,决定在这里干一番事业。“村里的路修平整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大家都摩拳擦掌想做点事。”徐家杰说:“我喜欢大自然和乡村生活,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家乡出份力呢?”
  和姑姑商量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徐家杰决定建造一间造型别致的玻璃书屋。以玻璃为主体,让阳光充分地照射进来,增强书屋的空间感。这间玻璃书屋只有88平方米,藏书量约有5000册,大部分是徐家杰投入购买的,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2019年11月底,书屋正式开业。意外的是,开张第一天就“爆满”,甚至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如今每逢周末,书屋附近的停车场都停满了车,连天台上都坐满了人。稻田边的书香就这样越传越远。
公益书屋自我造血
  短短两年间,徐家杰的玻璃书屋扩大到占地600多平方米。从最初只有2个人,增加到10个人。徐家杰的同学、隔壁村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同为“95后”,大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时常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小小的书屋“一位难求”,由此带来的维护费开销不菲。“草皮要经常更换,绿植要不断补充,整理书架也需要人工,前期投入的几十万元一下子就花完了。”徐家杰开始发现,做公益比想象中复杂。
  在父母看来,儿子的愿望虽好,却不切实际。反对声让徐家杰回归理性,开动脑筋谋划长远发展。
  起初,徐家杰在屋顶天台上增加座位,在书屋旁开了一家小“水吧”,但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书屋的日常运营。半年后,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开设了新的阅览室和餐厅。餐厅以卖西式简餐和饮料为主“养活”书屋。徐家杰告诉记者,去年10月最旺的时候,餐厅一个月的营业额有15万多元,终于实现了自我造血。
  另外,新开的阅览室承接了镇政府的“430课堂”,下午4点半放学后,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到书屋做作业,有专人负责答疑解惑。
  2020年,适逢中山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市、镇区、街道到行政村(社区)都要建设图书馆室,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徐家杰的玻璃书屋也被纳入其中,参照相应标准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读者可以自助办证借阅书籍,从左步村玻璃书屋借出的书籍,可到中山市其他图书馆进行归还。
  书屋逐步走向正轨,名气越来越大,原本内向的徐家杰变得越来越沉稳、健谈。父母也慢慢理解他的选择。现在提起徐家杰,村里人都竖大拇指。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林庆标说:“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
归乡雁成主力军
  受徐家杰的启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左步村创业。林庆标介绍,左步村原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改革开放后,不少年轻人外出经商、打工,村里只剩下1000多人。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中山市南朗镇积极开展“归雁行动”,年轻人“归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逐渐成为新趋势。
  “00后”青年罗嘉豪,曾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平面设计。去年6月,他和姐姐回到村里,在关帝庙旁的大樟树下开办了“大树咖啡馆”。他们还以村里的建筑、风景为元素设计一些文创产品。“我们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孩子,大家的理念一致,希望发展的同时保持乡村美丽。”徐家杰说。
  每年年底,左步村都会举办稻田音乐节。玻璃书屋、大树咖啡馆等“网红景点”为村里吸引了客流,也让村民们尝到创业的甜头。去年音乐节期间,一位村民一天卖出了几百份煲仔饭,还有村民在免费摊位上展示销售稻米、番薯、粉葛、鸡蛋、菜干、甘蔗等农特产品,一个摊位一天就能增收数千元。
  休闲旅游增强了左步村的发展后劲。徐家杰告诉记者,村里计划成立一家文旅公司,利用家乡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抱团取暖”增加村集体收入。
  “年轻人有文化、有眼光,是我们的乡村振兴主力军。”南朗镇左步村有关负责人说,年轻人回到家乡干事创业,让农村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对于“徐家杰们”来说,诗和田野不在远方,就在当下脚踩的故乡土壤。
    □据《瞭望》新闻周刊

  徐家杰在自己创办的玻璃书屋整理图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