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四季度猪价或将季节性反弹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26日版次:11

  预计生猪存栏将在4-4.2亿头时达成新的平衡。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10月中旬开始,全国猪价进入反弹上升期。新牧网数据显示,10月25日全国生猪均价为7.19元/斤,较上周同期上涨0.90元/斤。广东局部地区猪价报价已达9.0元/斤。这轮涨势能持续多久?我国生猪产业格局有哪些宏观变化?
  近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增勇研究员在2021西南养猪大会上表示,预计四季度猪价以震荡反弹为主,但养殖户当前主要任务是调整产能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不要盲目投机节前反弹行情。
猪业格局变化 西南发展提速
  非瘟洗牌过后,全国生猪产业格局也在发生改变。据朱增勇介绍,2020年山西、山东、云南、宁夏等省产能恢复较快;四川、湖南、河南、云南和山东猪肉产量居前列;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青海均明显低于2017年水平,新疆和山西逆势增加。
  从区域来看,相较2017年,西南和东北猪肉产量占比提升3.0和1.0个百分点,西北和华北提升0.8和0.3个百分点,华东和华中下降2.1和2.0个百分点,华南下降1.2百分点。
  主产省中湖南、云南、山东变动性较小;河南、四川、湖北、广西、广东、河北下降较大。
  东北地区产能2021年将明显超越2017年水平;新疆、内蒙、甘肃、山西等省份2020年底已经超过2017年,部分主销区如浙江已经超过2017年水平。
猪肉需求减少 供需平衡改变
  分析猪价波动,供求关系是重要因素。朱增勇表示,猪肉供给增加是本轮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受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变动影响,“十三五”猪肉消费需求量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提升,对猪肉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据朱增勇介绍,老龄人口增加导致肉类消费需求下降,但禽肉需求提升;青少年人口比重提升导致消费方式和结构更新,对禽肉和牛羊肉消费增加;城镇化和收入提升,2019年GDP突破1万美元,肉类消费升级,牛羊肉和海鲜需求量增加。同时,猪肉进入高进口量时代,进口量也替代了部分国内产能。
  朱增勇表示,综合来看,猪肉需求也与十三五初期(5500万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约5000-5200万吨可满足需求。
  此外,猪体重也增加了,今年猪体重平均比2017年增长15kg左右,预计季度生猪存栏在4-4.2亿头时将达成新的平衡。
母猪结构调整 降成本是重点
  据朱增勇介绍,生猪产能进入供需调整适应期,十四五前期总体处于下降通道,中后期或将进入新周期,预计本轮周期为5-6年。规模化水平提升或将导致调减速度放慢。
  短期来看,2021年三四季度猪肉产量激增,全年猪肉产量预计增幅35%以上,四季度猪价低位震荡。2021年母猪结构将显著调整,降成本是未来的重点。
  朱增勇分析认为,中长期来看,市场、饲料、环境要素等生产要素以及环保政策仍将是生猪产业发展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放眼全球,不论哪个地方,养猪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环保都是不可避免需要重视的问题。”朱增勇强调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销区屠宰企业加速向产区布局,但调猪仍然占相当比重。
  朱增勇表示,供给短期弹性小,而消费弹性大,前三季度猪肉需求不振,四季度消费如果有效提振,将会提振猪价,预计后期以震荡反弹为主,但养殖户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产能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不要盲目投机节前反弹行情。
  朱增勇表示,本轮猪周期内生猪养殖成本提升,10月初的低猪价是不合理的现象,猪肉价格维持在13元/斤左右会实现猪肉供需基本平衡;预计猪价2022年下半年或将进入小周期,2023年或进入新一轮周期。
  预计生猪存栏将在4-4.2亿头时达成新的平衡。

下一篇:楼房养殖可从三方面降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