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半袋稗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0月26日版次:13
| 家里家外 |
  那年,我随母亲到舅舅家去。走过田间小道,跨过石拱桥又是一大片农田,稻穗已经散籽勾头,稗子成熟早些,一根根伸长脖子随风摇摆,十分显眼。
  走在前面的母亲对我说:“快走,我们回来捋稗子!”
  为了我们不挨饿,母亲经常捋稗子,右手的食指已经起泡,用布条包着。将捋回的稗子晒干,炒熟,磨成粉,用开水泡着给我们吃。稗子粉特殊的香味,粗糙的口感,比糠粑粑强多了。
  离家近的稗子早被大家捋光了,难怪母亲发现河对岸有稗子,就打起了主意。
  我们从舅舅家出来,径直来到田垅。母亲将随身带着的小布袋抖开,挂在脖子上,紧了紧食指上的布条,一边小心翼翼地拨开稻穗,一边捋起了稗子。
  母亲担心我弄坏稻秆,不让我下田,我只好站在田埂上捋一些伸手能及的稗子……
  没多久,有人朝我们跑来,斥责道:“不准捋,快上来!”这是个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衬衣口袋上的钢笔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些显眼。
  母亲顺着原路走上田埂,来人不由分说,一把夺下母亲的袋子,将半袋稗子倒进旁边的水圳里,又将空袋子狠狠地甩在地上,转身离去。
  我气不过,找来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就要向那人砸去,母亲一把抱住我说:“孩子,别,别……”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仍然气鼓鼓地说:“这人也大坏了。”谁知母亲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人家不让下田也是有道理的。”
  “可也不应该将稗子倒进……”
  “别说了,以后远离这种人就是。”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干部”是我们村上一个生产队的贫协组长。
  多少年后,贫协组长的儿子被判刑,妻子重病,母亲去接济他。我对母亲的这一举动不理解,难道忘了那半袋稗子?母亲说,那种事别老挂在心上,人家有困难能帮就帮一把吧!
  母亲的大度、善良是我受用终身的财富。
□朱玉华

上一篇:知道啦!

下一篇:看见那人在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