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学区热”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13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11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36号建议的答复》,在答复“关于改善炒作学区房,保障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时同样明确提到,“下一步,教育部将研究制定《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11月11日澎湃新闻)
@张西流: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是根治“名校独大”的良方。但是,多年来,均衡发展教育资源,成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挂在口中的一句响亮口号,很少有地方落实。不少地方宁可违背有关规定,也不愿意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这是因为,对于地方官员们来说,拥有极少的重点名校,就是一项光鲜而实惠的政绩工程;收取择校费,则更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外,不愿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还与权力自肥有关。试问,只要是官二代、学二代,有几个不是在当地最好的小学、中学就读?
可见,治理“择校热”,关键是破解“名校独大”。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挑战,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诚如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所言:“如果好学校都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孩子在读,这个格局谁愿意去破坏!”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才是破解“名校独大”困局的良方。如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有多少名校,名校的升学率如何,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以及使薄弱学校的数量,与教育政绩成反比,想必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去抓教育均衡。
@扶青:自2012年以来,相关部门分别提出集团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互联网+教育”等一揽子措施。其中的一个指导思路是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接下来,要将重点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着力增加学位供给、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在“拼学区”方面,全国多地已经推进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教育部要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完善和落实多校划片招生政策,构建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招生入学机制。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与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当“拼爹”“拼钱”“拼学区”“拼资源”等乱象频仍、症结复杂,往往需要一把快刀,从更长远的视野胸怀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教育部的《意见》能否起到这个效果,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拼学区”问题,能否从根本上缓解公众对于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下一篇:
俞敏洪为啥
要去搞农业?
上一篇:
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下一篇:
俞敏洪为啥
要去搞农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