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2月11日版次:05
  同时,产业园带动了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民宿景点的项目建设,大大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2020年,涉茶产业旅游接待超3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亿元。紫金客茶谷获评广东省森林旅游品牌地。
  加快了技术提升。通过与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建成紫金县南方绿茶产业研究所、茶叶产业学院等4个科研和培训基地,极大提升了茶叶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研发水平。
  紫金县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科技支撑战略合作协议,园内建有茶叶产业学院、紫金县紫金蝉茶研究所、茶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技术合作茶叶面积达2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923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30亩,打造了紫金茶叶大智慧数字平台,基本建立了覆盖全部生产基地的产销衔接体系。2020年,紫金县成功创建茶叶省级科技园区。
  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在茶叶产业园带动下,2020年产业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20211元,高于县内周边地区30%以上。比如,南岭镇庄田村是全国“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种植茶叶1万多亩,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再如,茶业经营主体由2017年182家,增加到目前2075家,是2017年的11.4倍,茶叶产业园真正成为了富民兴村的好平台。
  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吸收贫困户“以奖代补”资金超过8000万元,流转农户土地16510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产业园的建设带动全县103个行政村种植茶叶,茶业从业人员12360人(带动农户4505户,户均年增收11000元);全县27家茶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5家)、269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7家),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茶业经营主体由2017年182家增加到目前2075家。三年来,通过茶产业帮扶,助力莲塘、礼坑等57个原省定贫困村长效脱贫。
出台激励政策
撬动社会资本近5亿元

  南方农村报:建设紫金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哪些突出的经验做法?
  邓红卫:紫金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得以上成效,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党政重视。省委、省政府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我县高度重视产业园建设,设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抓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叶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将茶产业作为紫金脱贫奔康、富民兴农特色产业,为又好又快建设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规划先行。紫金围绕适合种植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防止无序发展。
  三是政策撬动。紫金围绕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园,出台了《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年)》《紫金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奖励办法》等系列措施和金融激励政策,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产业园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5亿元,形成了“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布局。比如,对新增每亩茶叶园奖补助700元。再如,围绕联农富农推出“产业园E贷”“蝉茶贷”等金融产品,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参与茶叶产业园建设。
  四是科技引领。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5家单位进行科技合作,不断提升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水平。
  五是创建品牌。紫金蝉茶具有生态、蜜香特点,紫金蝉茶对生态环境、种植技术、加工工艺等要求非常高,围绕品牌创建,制定了紫金蝉茶行业标准,加强了行业管理,通过几年努力紫金蝉茶成功跻身广东三大名茶。
做大做强品牌
计划安排2000万元推广资金

  南方农村报:在“十四五”时期,如何延续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良好做法,推动茶产业再上新台阶?
  邓红卫: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十四五”期末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每新增种植1亩茶叶奖补1000元,撬动社会资源和力量,调动茶叶种植户的积极性。县内计划安排2000万元资金,针对紫金蝉茶重点市场,开展全方位推广活动,不断打响“中国茶业百强县”和“紫金蝉茶”品牌。
  力争创建广东县域生态茶园,不断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园,不断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把紫金建设成为“双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保持住现有经济发展势头,不断推动创业精神,加快富民兴村步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