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鲈加工预制菜有更大市场机遇
目前鲜活鱼、冰鲜鱼、加工品约各占1/3,加工品以简单加工为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2月11日
版次:
11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莫景文 王之娴)12月7日,首届中国海鲈种业大会暨“白蕉海鲈”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海鲈育种、精深加工,围绕海鲈产业转型升级,倡导“绿色、环保、可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推动海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鲈是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年产量19-20万吨,位居我国海水鱼第二位。珠海斗门区白蕉镇是最集中的产区,达到全国60%-70%,“白蕉海鲈”也是珠海第一个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水产,斗门区相继获得“中国海鲈之乡”“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
“预制菜的发展,将给海鲈带来更大的机遇。”广东省海鲈协会会长刘强提出,总体来看,目前海鲈销售中,鲜活鱼、冰鲜鱼、加工品约各占1/3,不过加工品还是以简单加工为主。接下来,预制菜的火爆会拉动海鲈加工进入更高水平,成为海鲈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
刘强建议,海鲈加工研发要建立的新的思维,首先颜值一定要好看,视觉效果和产品质量同等重要;其次,要充分植入现代生活节奏,符合人们的生活场景,比如说简便式社交、长时间加班、自我体验与网络传播等等。他认为,企业应发挥作用,用品牌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发展,促进行业发展。
更多新技术的运用,也在推动海鲈和深加工品、预制菜加快融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做了讲解,例如轻腌半干海鲈加工技术,可以在低盐量状态下,让海鲈保质时间更长;还有液熏海鲈加工技术,通过对微生物的控制,可以使海鲈在保质时间内,最大程度保留风味口感。她还介绍了运用先进技术开发的茶香海鲈、啤酒海鲈、椰香海鲈等产品。
目前,种质资源和良种开发是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对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华介绍,海鲈遗传育种研究正在加快进行,未来三年内,将初步建立海鲈种质资源库,建立海鲈重要经济性状评价技术体系,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强的新品系2个以上。
“‘白蕉海鲈’产业接近百亿元规模,有望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之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白蕉海鲈”一二三产综合产值不断上升,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海鲈是广东的特色水产品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
此次论坛是2021“白蕉海鲈”品牌网络活动周暨第四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南方+、抖音、微赞等网络平台直播,观看量约50万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召开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召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