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3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柠檬虽酸,但让乡亲们过上甜日子
乡村振兴带头人冯冠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2月21日
版次:
03
冯冠杰(右二)与合作社的社员。 吴秒衡 摄
编者按 全面乡村振兴,人才至关重要;实现共同富裕,带头者需一马当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近年来,一批“脑有新思想、手有新技术、足有新行动”的新农人响应时代召唤,从广大农业从业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军者,高举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大旗帜。
为响应共同富裕的时代召唤,支持广东乡村振兴带头人发展,南方农村报开设“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广东乡村振兴带头人”栏目,进一步深度挖掘广东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致富故事,充分展现广东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先锋示范引领作用,敬请关注。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梁煜
记者 冼伟锋 郑展能
架着黑框眼镜,身着“格子衫”,身材不魁梧但壮实感十足,眼前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大男孩,很难想象他是个带人下田种地的“农民头”。他是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沙田村沙田柠檬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冯冠杰,也是一位“85后”新农人,已在田间工作近10年。如今,他每天都和农民、柠檬及时下极为火热的新式茶饮打交道。
编制生产指引 提升种植效益
“沙田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种植柠檬,但是因为柠檬和市场对接不畅,柠檬价格一度被收购商压得很低。”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的冯冠杰,毕业后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但是家乡的柠檬一直让他牵肠挂肚。2012年,与众多决定返乡的年轻人一样,冯冠杰决定辞去市区的工作,“回家看看”。
刚回到沙田村时,乡亲们对大学生回乡下种柠檬感到很稀奇,用当地农户的话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大学生文化水平高,但种柠檬不一定厉害。”冯冠杰道出当年乡亲们对他的评价。他也自知在种柠檬方面是个门外汉,“合作社是我父亲在2007年创办的,回到沙田村后,我虽然接下了他的工作,但我对农业的了解少之又少,拥有的只是对柠檬的一腔热血。”
冯冠杰知道,空有一番热情不能带动家乡柠檬产业发展,他和父亲、前辈们一起深入田间,走到树下,每天“泡”在柠檬里。“泡”得越久,冯冠杰的思路愈发清晰——制约合作社柠檬产业发展的症结,在于“散”和“乱”。“沙田村的柠檬产业比较基础和传统,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是合作社的社员各干各的,没有科学的农业管理技术,在柠檬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病虫害,导致不合格果增多。”
沙田柠檬可根据果形、是否有病虫害、重量等标准分为商品果和不合格果。要提升沙田柠檬生产种植的水平和商品果率,关键是要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为此,冯冠杰根据沙田柠檬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白云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编写了《沙田柠檬生产技术规程》(下称《规程》),制定了沙田柠檬生产的定义、种苗繁殖、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清理、分级、包装、标识、贮存、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在合作社内出台了不使用违禁农药和激素的制度,并通过杀虫灯、粘虫板、捕食螨等物理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标准化的种植生产指引。
2014年,《规程》正式发布,并在合作社内推广实施。社员和农户依照《规程》科学种植沙田柠檬,不合格果率从先前的50%降低到如今的20%左右,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当地人也开始对冯冠杰这位“大学生农民”刮目相看。
从黄果到青果 紧抓市场机遇
在冯冠杰的管理下,合作社近年快速发展。沙田柠檬合作社是广州市首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下的标杆企业。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03户,社员种植总面积400多亩;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种植沙田柠檬,带动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
走进合作社的柠檬园,一排排柠檬树整齐排列至远方的山脚。冯冠杰走到一棵柠檬树前,看到一颗成熟的柠檬,顺手用小刀采摘下来。成熟的沙田柠檬果实大小均匀,表面新鲜光洁无皱皮,呈青绿色。“别看现在采摘的是青柠,以前都是等柠檬变黄了才摘。”
沙田村种植柠檬已有30多年历史,村里种植的柠檬学名为香橼柠檬,民间又称香水柠檬,以浓香、无核为特点。2000年以前,农户都是等到柠檬变黄了再采摘。黄柠汁水多,但香味不胜青柠,因此采摘的黄柠或是销往餐厅作为配餐、辅料,或是被用于除味、除渍,柠檬的最大效益尚未显现。“那时沙田柠檬的田头收购价不足0.5元/斤,种植效益差。”冯冠杰说。
2000年后,奶茶店风靡全国,沙田柠檬迎来了第一个机遇,陆续有采购商来沙田村采购柠檬。了解到市场需求,农户逐渐调整采摘时间,形成如今采摘青柠的局面。
2017年,新式茶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柠檬茶饮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广受欢迎。2021年,我国柠檬茶专门店保有量已超6000家,预计今年柠檬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下游产业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给沙田柠檬带来第二个机遇。越来越多采购商找上门来,沙田柠檬的销路越走越宽,从全省走向全国各地,合作社的客源也变为以茶饮店为主。
“柠檬是酸的,但看到柠檬市场如此走俏,我们心里都甜甜的。”冯冠杰说,近两年,沙田柠檬商品果的田头收购价普遍在12元/斤左右,今年4月一度达到32元/斤。“今年是沙田柠檬合作社创建以来收益最高的一年,柠檬亩产值达5万元,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000万元。”
免息贷款支持 产业走远走实
柠檬产值水涨船高,合作社的现金流压力也日益凸显。“要想把小果子做成大产业,金融力量的支持不可或缺。”冯冠杰坦言,在资金流转上时不时会遇到些困难。
“社员每天都会将采摘的鲜果卖给我们,我们再统一出售给采购商。一些采购商往往是周结、甚至月结,我们常常需要先垫付收果的款项给农户,久而久之,资金压力就越来越大。”冯冠杰说。
冯冠杰曾尝试找过国有银行寻求农业贷款,但贷款进程远不如他想象的顺利——大多数银行需要房产等质押物,可农村地区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农业生产风险大,金融机构贷后成本高;农民对银行贷款不了解、不信任,征信记录空白……
近年来,广东积极引入互联网银行,持续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网商银行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网商银行推出乡村振兴助农行动,宣布将支持全国1000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一揽子举措,并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合作,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农民提供全年免息贷款,并给予长期贷款利率优惠,为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得知网商银行推出乡村振兴带头人免息贷款举措后,冯冠杰马上在支付宝上发起了申请。“申请网商银行的免息贷款很方便,我提交个人信息后,才过几天就收到了款项。”冯冠杰将这笔钱用于周转,付给农户,缓解了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
冯冠杰只是广东省800多万获得数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中的一员。公开数据显示,成立6年来,网商银行已累计服务超2000万位涉农用户,并已与900多个县域政府合作,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了农村信贷“最后一公里”难题。
探索二三产业 扩大增收途径
目前,柠檬鲜果的需求量有增无减,市场需求要求合作社以出售鲜果为重心,但冯冠杰认为:“对合作社来说,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一二三产业需携头并进。”
随着沙田柠檬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合作社尝试将部分柠檬果制成无籽柠檬干加工制品,借助各大电商平台和广州市供销系统,销往全国各地,以延伸沙田柠檬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冯冠杰积极推动合作社和粤菜师傅工程有效对接,邀请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粤菜师傅团队,研制特色柠檬菜品,将沙田柠檬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下一步,我将带领合作社与暨南大学开展合作,研发柠檬精油等保健品。”冯冠杰说。
沙田村位于帽峰山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眼看乡村旅游兴起,冯冠杰也开始尝试发动社员和农户,开发柠檬采摘、品尝等农旅项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用现代互联网思维武装头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返乡发展,让乡村焕发生机。冯冠杰只是广东众多回乡建设、带领家乡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缩影。“希望未来,沙田村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有更多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能与当地农民一起走上农业现代化的致富之路。”冯冠杰说。
冯冠杰(右二)与合作社的社员。 吴秒衡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是否“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是否“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