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网络暴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1月27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中央网信办决定1月25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将重点整治。日前,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身亡,遗言显示其生前疑遭网络暴力。
  @静子:“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于网络暴力参与者、谣言传播者而言,一次转发、一次跟帖看似轻如鸿毛,直接作用于目标对象的攻击力约略归零,实则数量的累积很可能酿成不可逆转的质变。尤其是具有意见领袖特质的公众账号。从影响力来看,账号发表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走向;从传播力来看,庞大的粉丝数量拓宽了意见的远播范围。当暴力言论或不实消息经由公众账号发布时,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远高于单个人的“小恶”。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滋生语言暴力、谣言的温床!强而有力的“清朗”专项行动再次警示我们:发帖不能任性,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构成犯罪。
  @胡辉:在此事件中,真相还未明时,网络潮水却已汹涌而至,私信攻击,各种质疑和诋毁的污言秽语,向着这位寻亲少年席卷而来。如果说亲生父母的二次遗弃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那么,肆无忌惮的网络“喷子”又何尝不是隐形的“刽子手”?网络暴力的污浊暗流吞噬了他生的希望,压垮了他人生最后一根稻草。
  而今,在逝去的生命面前,煽风点火的“凶手们”良心痛了吗?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者不仅无情,也践踏了法律。这一记警钟,值得每一个人深思,更愿每一个“刘学州”都能被善意礼待。
  @胡宇齐:网暴如一把“消音的枪”,杀人伤人于无形。从浙江女子取个快递被造谣出轨,到成都女孩流调轨迹泄露被人肉,再到某网红记者所谓“私人信息”曝光后被攻击……在多起事件中,总有一些网民听风是雨,事情尚未厘清,便喊打喊杀;信息来源不知何处,就大肆跟风起哄……飞短流长、恶意汹涌,轻则违背公序良俗,重则击穿法律底线,时常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更成为当事人“不能承受之重”。
  细观这些“网暴”狂欢事件,往往都有搬弄是非、强带节奏、掀起舆论风暴的“节点人物”。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借助网络扩音器的加持,每一种声音的杀伤力都可能被放大成千上万倍,这更提醒我们:发言需谨慎,表达有边界。尤其对于那些本就拥有大量粉丝,功能等同于媒体的大V来说,更要管好自己,绝不能为了逞口舌之快,或是为仨瓜俩枣的流量,就丢掉了良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