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想,都是问题 做,才是答案

——优秀巾帼、驻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工作队队长邵卓的驻镇故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3月10日版次:03

  驻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工作队队长邵卓。

  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瑞谦

  3月1日晚10时,结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属5个所与韶关乐昌廊田镇6个村的结队帮扶调研工作,邵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作为一名驻镇工作队队长,邵卓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3月3日下午,要对接乐昌丝苗米产业园建设具体事宜;3月4日一早要赶回广州,带着廊田镇的茶企去参加茶艺比赛。
  在邵卓关于驻镇工作的讲述中,没有一句是抱怨和为难。“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是“85后”邵卓的格言,她也这样践行着。然而,从乌黑到花白的头发,是驻镇这8个月里,她不诉诸于口的困难和辛劳的见证。
“社牛”队长
“领读机制”让队员“破冰”

  自来熟是邵卓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常戏称自己是“社牛”,和谁都能侃大山:“可能我们东北人自带喜感,又天生爱社交。”她会为来访的客人泡上一壶乐昌的当地茶,并招呼着:“试一下我们当地的茶,很好喝,回去后记得帮我们推介一下。”半开玩笑式地拉近双方的距离。
  驻镇之前,邵卓在广东省农科院主要负责院企对接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来廊田镇之后,她继续发挥自己的“社牛”长处,和队员、廊田镇政府工作人员、18个村(居)的干部及村民,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带领队员率先完成遍访工作。
  为加深工作队队员之间的了解,同时增强队员们对驻镇工作的认识和对政策文件的理解,邵卓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开创“领读机制”。每个队员轮流领读政策文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想法,共同探讨如何将政策落实到驻镇工作中来。领读机制让驻廊田镇帮扶工作队的6名成员“碰头机会”增多了,大家各抒己见,短时间内顺利“破冰”,逐渐熟络起来。
  “实现乡村振兴,我们驻镇帮扶工作队只是辅助,廊田镇政府才是主角。”基于此,邵卓主动将廊田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邀请至工作队开联席会议,“工作队内部的交流碰撞有时也可以给镇里面带来一些新角度、新点子。此外,邀请镇领导一同参加会议,可以让我们彼此联系更紧密,配合更默契,工作起来更自如。”
爱分享的梦想家
“调研一张表”在韶关示范推广

  邵卓另一个特点是乐于分享。
  2021年7月6日,邵卓带着工作队来到廊田镇。驻镇帮镇扶村是广东的创新工作,“前无古人”,“那个时候,一切都是空白,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得益于过去的科研经验,邵卓率先制定出队内的工作机制,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调研一张表”。“以往调研要填写的表格很复杂,但我们刚来镇里的时候,需要对全镇情况做一个梳理和把控,这个时候就要抓大放小,表格应该简洁明了,方便我们快速摸清全镇基本情况。”
  邵卓制定的“调研一张表”让工作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短短一个月内摸清了全镇的产业基本情况。“别的工作队来问我怎么做的,我直接就把表格发出去,后面我的‘调研一张表’也在韶关全市示范推广。”
  邵卓从不吝于分享。作为来自广东省农科院的工作队队长,她自认为有着天然的优势,“农村的哪一项工作不是与我们农科院息息相关?”在完成全镇18个行政村(居)的走访调研后,邵卓提出“一所对一村”的结对帮扶做法,获得了省农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但仅仅廊田一个镇受惠,不符合邵卓的“处事美学”;尽可能地互惠,让更多人可以获益,才是她一贯的做法。在她的提议下,广东省农科院与廊田镇共建了科技特派员之家、农业科技超市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形成村-镇-市-省多级帮扶辐射网络,为廊田镇及乐昌市、韶关市聚集更多农业科技项目、成果、人才。
  “当初我只想实现廊田振兴梦,现在我还想实现乐昌振兴梦、韶关振兴梦。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让我的梦想变得越来越大。”
接地气的实干家
项目要能适应市场竞争

  “小芬,我给你带了点茶叶来,你不是说喜欢茉莉花吗,今天给你带的就是茉莉花茶。”邵卓熟门熟路地进了一处院子,院中的女孩正蹲在墙根自拍。
  这是一户仍处于防返贫监测的监测户。镇里刚开展了电商培训,这家监测户的女儿小芬便是其中一名学员。“她在直播带货这一方面很有天赋,整个培训班,就她的视频质量最好,后台数据最高。”邵卓说。
  如今的小芬与邵卓第一次走访时看到的判若两人。“小女孩爱美,自尊心强,以前因为家庭和身体原因,她看到人来了就钻进自己房间里,现在开朗了很多。”
  小芬会对邵卓敞开心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邵卓不跟她“来虚的”——邵卓不说空话、套话。“你的视频每天都要做,不能犯懒,有什么不懂的,你就去问那些哥哥姐姐。”邵卓时不时在微信上督促小芬剪视频、复习自考科目。
  “卓姐带着我去参加电商培训,给我介绍了很多优秀的哥哥姐姐。她想我好,但不会随随便便给我打包票。她告诉我,必须自己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小芬有些腼腆地说,“我觉得她这样说才实在,才是真的想帮我。”
  “实在”是邵卓另一大“讲究”。工作队每组织一次培训,或去企业走访,她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教他们怎么赚钱”。专门邀请来做培训的电商公司,邵卓要求工作人员只需要告诉种养户要怎么拍、怎么播才能卖得更好,赚到更多的钱,“其他更专业的东西一概不谈。我们培训只看实用性。”邵卓说。
  在走访过程中,邵卓了解到镇里的新定达箱包厂由于消防不达标,订单量有限。她立即链接项目资源,支持企业进行消防改造。“现在这家工厂通过了沃尔玛供货商的场地检验,订单比以往多,招的工人也多了,村民的就业岗位就更多了。”邵卓总结道,接下来工作队的任务就是探索如何实现产业“扶村”。
  “相较于‘从无到有’的工作队打包式自建、自管项目,我更倾向于锦上添花的‘保姆式’搭台、推介。如果一个项目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那工作队做再多都没用,再怎么谈增收都是一场空。”邵卓说。
  驻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工作队队长邵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