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东源县义合镇试种冬小麦450亩
最高亩产量超700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4月14日
版次:
04
义合镇中洞村小麦收割现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博超
田间麦浪翻涌,麦穗饱满,这种在北方稀松平常的景色近期出现在广东河源。
2021年下半年,东源县义合镇面临整治超三千亩撂荒耕地的任务,由于开荒后已错过晚稻播种时间,选择合适的冬种品种尤为重要。在省审计厅、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驻义合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支持和协助下,义合镇4个村试种了450亩冬小麦(大部分为撂荒地),并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收割。
“冬闲田变麦田,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增收机会,而且发挥了土地的产粮潜力,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值得大力推广。”工作队副队长陈建说。
冬小麦不和水稻争地易打理
2021年8月,义合镇中洞村委会收到撂荒耕地图斑并开始整治。中洞村委会副主任张国栋告诉记者,全村有689亩撂荒地,不少是撂荒时间长达30年的山坑田,杂草茂盛、低洼积水,光是开荒就用了近三个月,因此错过晚稻播种时机。
义合镇其他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为了挑选合适的冬种品种,工作队副队长陈建向派出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寻求帮助。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林建议试种冬小麦,并推荐了该校选育的“华糯一号”,因其耐旱、易打理,适合耕种条件较差的新开荒耕地。
当工作队把建议传达到各村,分管农业的张国栋心生疑惑。张国栋从小就帮家里种田,如今33岁,从未听过本地可以种小麦,“种小麦,能行吗?”他更愿意种植玉米、番薯、花生这类作物,种得惯,产量高,效益好。
中洞村支书缪定森却果断选择种植冬小麦。缪定森今年56岁,他记得十几岁时村里还有不少人种植冬小麦,能不能种、怎么种,他心中有数。“种植小麦全程只灌两次水,施两次肥,播种和收割都可用机械,很省心;种植番薯、玉米的成本比较高,一旦销路不畅就很容易亏本。”整治撂荒耕地的头一年,他还是求一个“稳”字。
最终,义合镇共有4个村试种冬小麦,试种面积共450亩,中洞村占了190亩。
“在广东种小麦是可行的。”张林教授表示,小麦其实是广东传统的冬种作物,在解放前就已有种植,种植面积曾达到数百万亩级别,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明显缩减,但一直没有完全消失。“冬小麦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既不和水稻争地,又易打理。”
工作队承诺保价回购小麦
义合村全村种了90亩冬小麦,村干部李爱耀就占了40亩。之前他只种一两亩地,这次一种就是40亩。“这是因为信任工作队和专家。”李爱耀说。
陈建是义合村的第一书记,他向村里传达种植冬小麦的建议后,村干部李爱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晚便与合作伙伴同往陈建住所请教,同时表达了第一次试种经验不足、收益可能较低的顾虑。这也是义合镇农户的共同顾虑。
为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工作队从种子、技术指导、销售三个方面制定措施。一是使用“华糯一号”品种,糯小麦原料收购价6元/公斤,较非糯小麦的2.2元/公斤的收购价明显增加,“华糯一号”小麦平均亩产200-250公斤,加工性能好,营养价值高,该品种还入选了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二是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由派出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供轻简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在重要节点进行实地指导;三是工作队承诺保价回购小麦,加工后制成糯麦仁,借助派出单位进行销售。
在种植过程中,张林和科技特派员多次在线上线下开展培训,查看小麦长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的农户反映麦种不出苗,经现场检查,发现该问题是农户在播种后没有充分灌溉所导致的。一些农户第一次种小麦,不敢自己挑选除草剂,怕选错了会误伤麦苗,张林也仔细辨别杂草并给出建议。
亩产从几十到700多斤不等
第一次试种冬小麦,义合镇的小麦亩产量差异颇大。据部分村委会和农户反映,亩产量从几十斤到700多斤不等。中洞村就有地块测出了700多斤的高亩产,大部分地块亩产在400至500斤之间,符合品种表现预期;李爱耀的40亩地亩产则在几十斤至300斤之间,属于偏低水平,“可能和疏于打理有关,麦穗被鸟雀破坏得厉害。”李爱耀说。
张林则表示,亩产量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可以理解,“因为试种地块很多是撂荒地,耕种条件一般较差,且农户都是第一次试种,在提高产量上缺乏相关经验。”
虽然产量不尽如人意,但在销售方面还算顺利。村委会和农户将小麦卖给工作队和当地老板,所卖产品均为未经加工的“湿麦”,售价为2-3元/斤,基本不愁销路。
但由于未经加工,产品售价较低,而初加工而成的糯麦仁售价一般高达15元/斤,故冬小麦带动农户增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部分农户的说法,种植一亩小麦的成本约为750元,若按照一亩产量450斤、“湿麦”2.5元/斤计算,一亩地的利润为375元。
专家建议推广糯小麦初加工
“最近偶尔有人来请教我怎么种小麦,看到有收获,他们也想试一下。”李爱耀笑道。
义合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诸荣周表示,这次试种冬小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劳动力大量外流、撂荒耕地水利短板明显的义合镇,冬小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种植冬小麦还能增加一季的粮食产出,符合保障粮食安全的理念。
为吸引更多人种植冬小麦,工作队计划与义合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合作开展小麦学习班,引进专家细化指导,促进平均亩产提高,并参照当地扶持水稻大户的做法,制定扶持小麦大户的举措。
张林建议向农户推广糯小麦初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只需购买一台去皮机,将麦子脱去1/9-1/5的皮即可制成糯麦仁,一台去皮机的价格不高,便宜的只要几百块。”他说。
义合镇中洞村小麦收割现场。
上一篇: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将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下一篇:
3年培训110万 乡村治理骨干
上一篇: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将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下一篇:
3年培训110万 乡村治理骨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