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虚拟世界里种真实的菜

“种田游戏”探索未来农业形态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16日版次:04

  与其通过电子游戏去种地,不如在田地里面玩游戏。

  “微信农场上线了!”最近几天,不少人听说微信有了新功能,纷纷开始晒自己新养的动物。从10年前开心农场偷菜开始,到现在电商平台浇水种树、免费领水果,再到如摩尔庄园、波西亚时光等游戏大火,“种田游戏”从未缺席。
  这一届年轻人,即使身体忙着“996”,灵魂深处却已经是“农场主”,手机里每天刷的都是田园牧歌,读的都是诗与远方。中国人如此偏爱种田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修仙不如休闲,打架不如种田
  在代表最先进科技的互联网应用场景,“种田”居然是最受欢迎的社交模块。有数据统计,2019年拼多多“云种树”的用户就达到了5000万日活,且基本聚集在一二线城市。
  “修仙”不如休闲,“打架”不如种田。从玩家心理分析,种田游戏的风靡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国人血脉之中的“种田”基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中国人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土地,我们因为土地而聚集在一起,组建起了村落,与之一起形成了以亲缘为凝聚力的乡土村落文化。”不仅是自家阳台,哪怕中国人到了雪域高原、荒野沙漠、南海岛礁、尼罗河畔、地球南极……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有国人开荒的影子。就算脱离地球,出差太空的三人小组也肩负一项重要任务——实验育种——说到底还是种地那点事儿。
  其次,是种田游戏的低成本和高回报。大多游戏以竞技为目的,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反观种田游戏,操作简洁、重复度高,搭配悠扬的游戏音乐和精美画面,就能带来养成和经营的满足感。再加上电商平台能收获真实水果的奖励,自然能激发玩家的热情。
  第三,种田游戏能带来新鲜感和满足感。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往往没有实际的务农经验,种田游戏恰好能带来新奇的体验。当玩家看到自己的农场、菜园、果林完成了自给自足的种植后,会激发对游戏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电竞农业,国外早就安排上了
  一边是农业,一边是游戏,两个看似不沾边的业态,融合起来却可以产生强大的市场魅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沉浸式的游戏设计模式下,能让玩家既享受到游戏提供的情绪价值,又能感受到农业带来的体验乐趣。
  在国外,“电竞农业”更是一个非常火的新鲜玩法。美国开发的《模拟农场》系列游戏,由于场景逼真,吸引了超过25%本身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玩家,更有8%-10%就是实实在在的全职农民。
  为了激发玩家热情,《模拟农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种田电竞活动。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比拼哪个队割麦子割得快、卖得多;在游戏外,玩家可以自己开农场,将游戏农场精确复刻到现实中。有玩家通过游戏,把美国蒙大拿州1万英亩的威尔克农场制成虚拟地图,精准仿制了游戏中所有的建筑和农场,还入选当地学校教材。
  日本有一家叫做Telefarm的公司,则通过远程有机农场的模式与游戏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实体的开心农场。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者游戏机,经营自己的虚拟农场;而在线下,远端农场会根据玩家的选择,由专门的农人进行精心种植。
  在农场里,负责人会不定期把农场情况拍成照片寄送给用户,以加强玩家的体验深度,进一步了解作物生长态势和真实的农场实景。
 观察手记
在游戏里种地,去地里游戏
  人们喜欢农场游戏,本质上是大概不是热爱种地本身,而是怀念农耕文明的种种美好。农场类游戏的诞生,恰恰契合了人们回归田园的梦想。
  人们向往大自然,需要大自然。大自然里有体能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教育、伦理教育的所有素材。但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自然教育又如此奢侈。于是,一些农业体验类活动应运而生。
  比如,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南方报业农业公园,正在建设成为一个集农旅、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再比如,德庆贡柑去年开展的认养活动,让城里人到乡下去体验田园值了。
  与其通过电子游戏去种地,不如在田地里面玩游戏。这才是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游戏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种地这件事上,5G技术与人工智能也能深度参与,人们动动手指就能让机器舞犁弄耙。此时,对于那些积极拥抱现代技术的新农人来说,种地何尝不是在玩农场游戏?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旭君 王猛
整理报道
  与其通过电子游戏去种地,不如在田地里面玩游戏。

上一篇:“终于让下高速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