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10岁女童脑肿瘤术后声音嘶哑
经声带填充治疗恢复自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4月16日
版次:
06
声带填充手术场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黄睿 张阳 杨金珊
10岁女童小妮在一次颅内肿瘤手术后,遗留下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的问题。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右侧声带填充术,恢复了清亮的嗓音,重拾自信,随访两年嗓音情况持续好转。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声音就像“第二张脸”,嗓音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该院耳鼻喉科咽喉头颈专科主任梁发雅副教授表示,声带麻痹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接受治疗,早期的发音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单侧声带麻痹超过半年的,还可考虑手术改善声门闭合,以提升发音质量。
神经损伤声嘶呛咳
3年前,小妮因“巨大右侧桥小脑角肿瘤”在外院接受了开颅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受发声费力、语音沙哑的影响,小妮无法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流,吃东西也常常呛咳不止。这让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妮越来越内向,慢慢地羞于在公众场合讲话,也不愿与同学交流。
小妮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小妮四处求医,但治疗效果不太明显。经朋友介绍,她们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咽喉头颈专科主任梁发雅。经过详细的喉功能评估,医生发现,小妮右侧声带由于失去了神经支配,不仅不能运动,还出现了萎缩的情况,发声时双侧声带无法完全闭拢,严重漏气,导致发音困难,同时由于声门闭合不全,导致容易饮水呛咳。
自体筋膜填充声带
考虑到颅内术后时间已经很长,神经自身功能康复的可能性比较低,梁发雅副教授认为,只有通过手术将声门闭合不全的问题解决,才能让小妮恢复正常的发声和吞咽功能。
经完善检查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疗团队决定在小妮腹部取其自体筋膜和脂肪行“右侧声带填充术”,使右侧萎缩的声带变得丰满,声门就能完全闭合,而且这个方法简单、微创,如果声带出现再萎缩还可以重复操作。
接受手术后的第二天,小妮感觉讲话不费力了,讲话的声音明显变大,仍有少许沙哑。术后2个月复诊时,小妮的声音已经恢复正常,喝水也不呛咳了,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在随后2年的随访复查中,嗓音情况持续好转。
早期及时康复训练
梁发雅副教授指出,甲状腺、颈部、颅底、胸部手术等术后人群可能会因为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受损而造成声带麻痹。单侧声带麻痹临床多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双侧声带麻痹还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危及生命。
声带麻痹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周围性两种。中枢性声带麻痹的成因包括脑血管出血、血栓形成、脑肿瘤等,迷走神经颅内段位于颅后窝,可因肿瘤、出血、外伤、炎症等造成损伤。而周围性声带麻痹的成因更为复杂,包括颅底或颈、胸部的外伤、手术或肿瘤,流感、麻疹、疱疹、梅毒等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先天性声带麻痹等。
梁发雅副教授介绍,对于有明确病因的声带麻痹患者,应积极解除病因,包括抗炎消肿、减除肿瘤压迫、清除血肿、保护神经等。同时酌情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炎、扩血管药物及物理治疗等,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医生也会对这些患者进行发音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对单侧声带麻痹半年以上的患者,一般认为神经功能恢复的概率较低,可以进行手术改善声门闭合,提升发音质量、减轻误吸。目前手术方法包括喉返神经修复、颈袢神经移植、神经肌蒂植入、声带填充及喉部框架手术等,其中声带填充是相对微创和简单的方法。填充的筋膜和脂肪来源于患者自身,取材方便,更重要的是组织相容性好,与声带的组分和粘弹性相近。
声带填充手术场景。
上一篇:
下一篇:
身心同治 对抗肿瘤
上一篇:
下一篇:
身心同治 对抗肿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