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黄春华:三种模式推进托管服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4月19日版次:06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托管服务,图中为黄春华。

■托管青年档案
  姓名:黄春华 
年龄:80后
从事托管:3年
农服组织: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
  南方农村报记者 喻珺 魏耸

  自2021年开展“退桉种果”工作以来,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已整合土地1000多亩,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果树3年幼苗期的管理,已全程托管给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化州托管中心”),黄春华就是负责人。
  近两年,这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已在化州市23个乡镇和街道陆续开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1个,镇级托管服务站23个,托管员368名,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507家。全市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6万亩,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托管23万亩。
权益入股 激活村集体经济
  黄春华曾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2019年,他初步了解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整套运作体系,并看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毅然选择离开原岗位,投身到这个领域。
  当前新塘村推行的是一种“经营权入股集中+生产托管”模式,该村下属山鸡塘村的村委会主任兼合作社负责人彭益金介绍,“种植青柚、柠檬是有技术门槛的。如果由农户自行种植,那投资风险比较高。所以我们将前期土地开荒清表、种苗供应、定植,后期病虫害防治、统配统施、除草、修剪等环节都交给托管服务组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驻新安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成员、驻新塘村第一书记温锦君介绍,以前村民种植桉树,平均一亩地每年收益不到100元钱,现在连片打造特色水果产业,2年后农户获得的保底收益是300元/亩。如果经济效益好,村民还将获得相应比例的分红。通过这种合作共赢的方式,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在黄春华看来,这种模式除了提高村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充实了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中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支撑,比如修路、人居环境改善等。生产托管服务通过助力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
三大模式 破解不连片难题
  土地细碎化、不够连片集中是托管服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探索出三种不同的托管模式,供经营主体选择。”黄春华说,去年这种“经营权入股集中+生产托管”模式服务面积还不到1000亩,今年春耕时候已超过3000亩,涉及7个村委会,接下来采取这一模式的村集体会越来越多。
  针对撂荒地比较多的村,化州托管中心采用“村集体整合集中+生产托管”模式。
  “那务镇那冰村实施的就是这种模式,村集体推进土地整合后,原本零散的土地连成片,18个村组的单个地块从原本的平均0.8亩变成了3.4亩,为机械化集中连片耕种创造条件。”黄春华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后,收成时每亩增产了80斤,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0公斤,每亩土地实现节本增收近276元。
  针对农户不愿意流转、不愿意入股的情况,化州托管中心依托三级服务协办体系,采用“托管员+生产托管”模式。黄春华说,“我们的村级托管员收集农户分散的服务需求,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在粤农服托管助手下单,然后对接托管服务组织开展作业”。利用这一模式,可以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植期、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期。
开放共享 青年是托管主角
  目前,化州托管中心正大力整合服务资源,增强全程托管服务能力。全程托管,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经营主体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服务组织的盈利能力。
  黄春华认为,托管服务中心还可全面整合种肥药生产资料,以及产后加工、销售等产业链资源,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提起托管服务,黄春华总能侃侃而谈,显然他已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们在遴选村级托管员的时候,许多都是年轻干部,有些是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托管服务。”黄春华表示,针对村级托管员,他们并不是整合农户需求这么简单,下一步他们可能还会成为本村的一位职业经理人,这就需要大家以开放创新式思维带领托管服务向前发展。
  在化州托管中心,与黄春华年龄相仿的人有许多,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和目标,就是依托托管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能够找到各自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黄春华如是说。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托管服务,图中为黄春华。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 开通热线电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