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7版: 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兆华种业:“良种+良法”全程托管
服务示范基地5个,总面积约1万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
07
王键宽(右二)荣获南粤行大比拼阳春站二等奖。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迎
告别了连日的大雨和阴霾,踏着清晨6点的阳光,一组6人小队自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华种业”)整装出发,分2组前往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上坝村和下坝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最近需要格外留意水稻钻心虫、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农服团队会先进行巡田,针对不同田块精准配药,做到防治结合。”兆华种业总经理王键宽说。
5月10日,在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大比拼第一轮预赛现场竞演活动中,兆华种业从百家农服组织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名。作为本次竞演中唯一的种业公司,兆华种业展现了突出的种子配套创新能力和托管推广能力。
从源头降低生产成本
2018年,兆华种业依托政府项目,开始利用无人机直播冬种绿肥紫云英。相较于农户购种再人工播种的传统方式,“种子+机播”的打包服务为农户实现了经济成本和劳力“双减负”。此后,兆华种业尝试开展机收、统防统治、尿素飞播等多环节托管服务。
2021年,东源县玉米病虫害肆虐,兆华种业的托管团队整装出动,调查、实施、喷药、回访,一周内便完成了近1万亩的农田统防统治。同年,鸟桂村、新岛村村委会主动联系兆华种业。村中有近100亩荒地,但村集体农户数量有限,撂荒地复耕任务严峻。兆华种业从直播到机收进行全程托管,开荒复种第一年的亩产就达到700多斤。
“农户实践经验丰富,传统种植技术掌握得好,前些年在村里宣传生产托管服务时,许多农户看到我们团队比较年轻,不太信任。”王键宽回忆说,“但看到我们托管的农田品质好、产量高,越来越多人主动找到我们,托管服务就这样以点带面不断铺开。”
目前,基地服务部已成立了田间管理、大田育秧、大田插秧、肥水管理、机耕管理和机收管理等团队。其中,田间管理核心团队包括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郭涛以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吴玉坤、李传国等专业人才。此外,飞防团队和机耕机收团队共25人,均持证上岗。
今年1月,兆华种业与东源国资委合资实缴1000万注册成立了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专业社会化服务托管。目前公司托管团队已有51人,社会化服务机械设备33台,可整合粤东地区社会化服务机械设备超过200台。
实现机械化作业全覆盖
站在位于柳城镇的万绿智慧农场中,一望无际的绿色延绵至远方山脚下。这片占地3700亩的农场,是兆华种业面积最大的全程托管示范基地。“农场占地面积虽大,但机械化作业省去了不少人工。”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基地中,成为农场管理员杨勇的“必修课”。
据了解,兆华种业全程托管示范基地共有5个,总面积约1万亩。“这片无人农场与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团队合作,通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实现了水稻耕种管收各环节全无人覆盖。”王键宽指着其中一片稻田介绍道。
王键宽认为,虽然无人农场在现阶段大面积推广难度很大,但这是对机械化模式天花板的探索。
“我们做种业的,踩一踩土地,就清楚这片地适合种什么。”王键宽自信地说。在进行农业托管服务前,会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情综合判断,因地制宜的向农户推荐适宜的种子,在产业链源头端为农业生产托管发光发热。
“有些品种生长中不适合用氮肥,有的地在海边海风较多还要防治白叶枯病,山地上种植多要耐寒品种。良种还需配良法,种业公司在托管服务中具有很大发挥空间。”王键宽说。
全产业链条高效服务
前往阳春参赛时,王键宽的“亲友团”是河源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的欧阳健和总农艺师廖海林。“我们尝试农服托管的时间较早,摸着石头过河时,是河源市农业农村局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兆华种业。”王键宽说。
“市、县两级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今年积极组织5个农业县申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申报服务面积达22.6万亩。”欧阳健说。据了解,目前河源市入库名录的农服组织已有56家,其中承接项目实施主体28家,申报奖补资金约1600万元。
当前,田间长势正旺的花生苗已经全部露头。“眼下最重要的是控草,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可以再打控草药,不会影响作物生长。”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洪彦彬带队来到兆华种业的智慧农场察看花生长势。
农科院作物所与兆华种业合作已有十余年。“作物所育出了好品种,我们就拿来市场上推广。”王键宽说。花生市场是兆华种业的主战场之一,种子销量在全省领先。近年来,农科院作物所选育出许多“接地气”的好品种,同时通过科企合作、开展花生种公益派送等活动,让好种真正落地,帮助农户从源头降低生产成本。
据了解,花生的机械化技术已基本成熟,但目前在华南地区,机械化率普及还不到百分之一。
“我非常看好农业托管服务,托管才能真正盘活丢荒地,也希望花生机械化能在这里找到突破。”洪彦彬算了一笔账,以粤油390为例,亩产值可达3000元。作为旱地作物,花生可以粗放式管理,如果有农服组织介入,托管机播能达到30亩,市场非常可观。
王键宽(右二)荣获南粤行大比拼阳春站二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德“剥皮黄金” 新鲜上市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德“剥皮黄金” 新鲜上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