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5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6月02日
版次:
05
“我们正选育一个新品,各方面都与众不同。”廖美敬说。合作培育该品种的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国表示,新品的母树是正果镇兰溪村的一种大肉荷包。“市场的变化和荔农的选育共同推动了荔枝品种的推陈出新。”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斤三月红能卖两三百元,“那时候觉得从没吃过比三月红还好吃的荔枝。”后来,他与团队在东莞发现了更好吃的糯米糍,并将其培育成今天38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的冰荔。
在增收的探索中创新技艺
从茂名、增城、东莞三地的荔枝栽培史可以发现,岭南人是荔枝进化的有力推动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注重以科技研究岭南人文环境与荔枝进化之间的深刻互动。诚如倪根金教授所言:“不能仅从经济利益角度看待农业文化遗产,还应看到其文化、历史价值,甚至是科学研究价值。”
增城区百花林水库的荔林深处一条小溪上,有一处广州市级文物——南宋百花林摩崖石刻。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申遗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飞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与荔枝相关的田野文物,石上刻的是南宋末年增城籍进士李肖龙的诗。诗中‘荔子漫山红’一句,为宋元时期增城荔枝栽培的繁盛提供了重要佐证。”
这片荔林长在溪边山坡上用石头垒成的一级级两米宽的平地上——先民为在山中坡地栽荔枝创造的“梯田”。“中北部的山地、丘陵和台地是增城荔枝种植的主要区域。传统的山坡地荔枝园有成套的技术体系。山顶保留原生树木,既涵养水源也免洪水侵扰。下方的果园开垦成梯田。果农会开出宽窄不同的梯面,坡度越倾斜,梯壁的砌筑就越高。果园上方和两侧设排水沟。”赵飞解释。
清代时,东莞因荔枝与莞香外销收获农贸辉煌,而此正赖传统复合种植模式——在坡度不超过30°的山地、丘陵、平原栽荔枝,在坡度高处种莞香等林木。如今,这种植物共生智慧得到了承袭。东莞市棉金棉业有限公司的荔枝林里种了松茸菌,“松茸菌可以改善土层,而荔枝能遮荫,落叶还能壮肥。”员工袁秋华对收成挺满意,去年11月,“包装好的松茸菌40块钱一斤,最盛时一天可采800-1000斤。”
除了精于以复合种植增产提效,莞人还摸索出焙荔枝干减损增益。
荔枝干在宋代已经外销。东莞市级非遗项目焙荔枝干代表性传承人叶茂水说,焙荔枝要“三上三落”,“第一次上炉先用80度焙上一日一夜,第二次上炉用75度培两天,然后用70度温果,最后用竹围围住荔枝干,等它挥发掉最后的水分。”叶茂水说,以前一般用淮枝焙荔枝干,随着荔枝品种“后浪”不断,“现在也会用糯米糍、桂味焙”。
与东莞焙荔枝干一样有名的,还有增城荔枝蒸馏酒,“30斤荔枝才出1斤荔枝酒。”增城荔枝蒸馏酒非遗技艺传承人陈正阳介绍,不但荔香封存,且口感细腻,喉头温暖回甘久。陈正阳家藏有两只民国外贸酒瓶,瓶颈处刻有“trade Mark registered”(外贸注册商标),绘着挂绿荔枝一对,瓶肚上则写着“chenseng Lichi samshoo, east HWEI ford road, canton, China.”(增城荔枝酒,中国广州惠福东路)。这是陈正阳家民国时的荔枝酒庄出售的,在多年后回到陈正阳手中。“这酒瓶是我在法国逛跳蚤集市时淘回来的。”
荔枝一直是岭南重要的经济水果。如今,荔枝产业不但是增城、东莞、茂名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三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三地实现差异化发展。增城全力推进仙进奉荔枝种植,主打高端荔枝市场,形成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荔枝产业集群;东莞正全面推进5G智慧生态果园建设,持续输出优品荔枝苗;茂名不但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体量最大的荔枝产业和荔枝产业集群,还建成了茂名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和中国荔枝博览馆等。
“种植资源圃现在有全世界的700多种荔枝,将为推动茂名乃至我国荔枝产业发展打好种业基础。”茂名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心四级调研员刘付峤介绍,“我们已经形成集特早熟荔枝、中晚熟荔枝、晚熟荔枝等于一体的荔枝产业,荔枝上市期能从3月延续到9月。”
两千年相伴形成荔枝精神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唔好(不要)偷人荔枝食,咪时(否则)俾(给)人捏你下巴皮。”这是一首流传于广府地区的童谣《虫虫飞》。
村村有荔枝是岭南名士的家乡记忆,明清时期岭南名士群体的崛起及岭南儒学的影响力,在文化品格上逐渐改变了北宋蔡襄《荔枝谱》的“闽优粤劣”论,为岭南出名荔正了名。可以说,岭南荔枝的文化出圈,是岭南文化崛起的物证。
“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一生钟爱荔枝,仅《广州荔支词》就有54首。同期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写道:“中国有很多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水果,它们全部生长在广东省和中国南部。当地人把这些水果称作荔枝和龙眼,味道大都十分鲜美。”
从汉代至今,荔枝入诗填词,以荔载志,寄托岭南名士乡愁,成为岭南的名片,饱含广东人两千余年与荔枝相伴相生的感情、记忆。
增城的挂绿母树,见证岭南荔枝在文化圈的声名鹊起,经历清末西园寺的繁盛香火,等到带着相机追寻岭南荔枝历史的高鲁甫,目睹战火纷飞年代的残暴践踏,如今已是增城的文化象征——这也是一颗增城挂绿拍出55.5万元的根本原因。
如今,增城划出挂绿广场,组建挂绿母树管护团队。“我们只希望它长长久久,挂果不那么重要。我每天早上都来看看,发现解决不了的病情立马找廖工(廖美敬)。”在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农艺师、挂绿母树守护人张育明眼中挂绿格外好看,“你看它的叶片油亮油亮,比别的树都好看。”
何亚柱一样对荔枝感情很深。他从小在古荔园玩,如今当了古荔园负责人,“照管它就跟照管家里老人一样”。蔡建权的父亲甚至舍不得对荔枝树进行嫁接,“对荔枝感情深是重要原因之一”。
“岭南荔枝种植系统的文化内涵也是一种荔枝精神。”陈厚彬教授总结道,“它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它能从历史风雨中挺过来;它是一种包容并蓄的精神,它经历了多少人、多少事;它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精神,数千年来在岭南这块土地上生长;它也是一种匠人精神,荔枝产业起起落落,直到今天才有这样的发展。”
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厚积薄发的旺盛生命力和饱满发展热情令人们惊喜。它带着传统农业文化的优秀基因,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潮,也正以甜蜜定位,创造着属于新一代啖荔人的记忆。
又是一年蝉鸣荔红时。今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394.99万亩,预产126.89万吨,占据全国荔枝的半壁江山,是世界荔枝的三分之一。其中,增城19.2万亩、预产4.5万吨,东莞15.97万亩、预产1.02万吨,茂名约135万亩、预产50多万吨。
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正以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书写全新的时代内涵。
上一篇:
全国99.5%中小学 已配备保安员
下一篇:
上一篇:
全国99.5%中小学 已配备保安员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