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到岗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6月07日版次:04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来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
  6月5日上午,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告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取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同空间站组合体对接。3位航天员将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
出征:“神箭”再创新纪录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站立时长达到近10个月,刷新了此前遥十三火箭站立6个多月的纪录。
  为何火箭发射升空前要“站”这么久?专家告诉记者,自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
  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就是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随着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成功返回,遥十四火箭也结束了应急救援值班任务,由应急状态转入正常任务状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被誉为中国神箭。”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消除薄弱环节,研制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为此,研制团队不仅提前对长期竖立状态下火箭诸如火工品承载能力、螺栓预紧力等开展了专门的试验验证,并且保证火箭竖立时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还会在火箭转入正常任务状态后对箭上螺栓拧紧力矩、密封产品的密封性等进行复测。“通过去年两次任务探索实施流程并行与优化,今年发射的准备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常武权说。
目标: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为标志,中国空间站已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转入全面建造阶段,并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建成。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地球。
  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重要使命。
  “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航天员们要经历的飞行工况极为复杂,包括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期的关键一战,困难更多、挑战更大。担任此次任务指令长的陈冬在出征前说:“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
展望: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
  从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准实施,至今已走过近30年。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四号,从一人一天进入太空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绘就,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然而,空间站工程立项之初,中国航天人面临着很多难题,比如空间站长什么样、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怎么建……任务非常艰巨。空间站工程设计研究人员十年如一日,每个人都把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作为追求和梦想,使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得以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此外,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均可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
  “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郝淳说。
 相关新闻
粤北智造再次“飞”入太空
  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此次任务中,与神舟十四号飞船一起飞赴苍穹的,还有由韶关始兴制造的中国航天员太空专用太空笔。
  中国航天员太空专用太空笔是由始兴中国制笔研发制造基地的企业——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研发制造。2012年,由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太空笔随神舟9号成功上天,通过宇航员的太空试验,为中国第一款太空笔的真正问世铺平了道路。2013年,该公司研制的太空笔作为“神十”任务书写笔应用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神十”任务书写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支太空笔,填补了中国太空书写工具技术空白。2021年,该公司设计研发的“祥云图案”太空笔随“神舟十二号”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工作用笔,再次成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历史见证。之后,“祥云图案”太空笔又随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再次“飞”上“天宫”。
  据介绍,太空笔笔杆选用航天专用合金,其中最核心技术还在于笔芯。该笔笔芯特殊在两个部分,一是使用了高黏度的特种油墨,二是自带加压装置,结构十分独特。
  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四号,始兴的太空笔一直跟随着飞船飞赴苍穹。笔虽小,在太空中写下的这一笔一捺,却同样蕴含着中国人逐梦九天的创新与智慧。
  “这小小的一支笔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一系列技术都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中。目前,我们的太空笔无论是在油墨的粘度、书写体验、书写长度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国家。”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研发的“太空笔”让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有了更好的书写体验。  □范永敬
  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