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清远“00后”飞手不怕辛苦护农田

在乡间田野寻获自由和自我价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6月16日版次:04

  陈昊觉得自己的舞台就在广阔农村。 吴秒衡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维康

  “给香蕉林洒农药,需要在傍晚,这时候虫子刚出来,效果最好。给水稻洒农药就不一样了,得在早晨露水刚出的时候。”讲起给不同作物做飞防的要点,“00后”植保飞手陈昊头头是道。
  植保飞手,指的是从事农林植物保护的无人机操作员。入行两年来,陈昊带着无人机日夜辗转在稻田、蕉林和柑橘地之间,这让今年刚满19岁的他肤色颇为黝黑,谈吐也比同龄人更为成熟。
  随着2019年人社部等三部门将无人机驾驶员列入13项新职业之一,越来越多新新农人投身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据《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单广东省“95后”新农人人数就有1.1万,居全国前三。
择业多次后归心农业
  初中毕业后,陈昊曾离开清远的家去上海当日料厨师,后来又辗转去了安徽、江苏等地发展。“那几年我比较野,跑了很多地方,玩够了。”他说,“后来不想在外面飘了,想找个离家近点的地方工作。”
  陈昊与植保无人机结缘源于堂哥陈子熙。2019年,陈子熙获得了极飞植保无人机教练员的资格,之后便在家乡清远办起了培训班。
  “每年农闲的时候,我都会给家乡的青年做植保无人机培训,他是我培训过的唯一‘00后’。”陈子熙和家人都没想到,回乡当飞手成了陈昊现在的归宿。
  2003年出生的陈昊有自己的择业标准,那就是得“时间自由”,不坐班、没人管。操作植保无人机就符合这一标准:接到飞防单,开车去作业,干完活就收工,行业薪资也不错,“一年20万是有的”。
  2020年,陈昊跟着堂哥学起了无人机植保,开启了他的飞手生涯。从测地、定位到规划无人机洒药航线,再到装药、检查、起飞……苦学3个月后,陈昊成功出师,于2021年8月顺利考取植保无人机驾照。
  陈昊表示,掌握这项技能并不难,但一名合格的飞手,不仅要会操作无人机,还要上观天象下晓地理,掌握农业植保知识,懂得机械维修养护,很多时候,配药、播洒等各个环节都是自己一个人作业,“很多东西都是在实践中由农民们教我的。”
一年跑了数十个乡镇
  “植保飞手这个行业流动性很高,因为太苦太累了。”极飞东莞的经销商,小蜜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彪坦言,他培训过80多个植保飞手,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植保无人机飞手变得稀缺。“现在东莞飞手缺口很大,我们不缺单、不缺飞机,只缺人。”王彪说,飞手团队缺乏人手时,他会外聘陈昊加入团队,“他比别人能吃苦,是我这里为数不多坚持了1年的飞手。”
  而在陈昊看来,植保飞手好玩、很酷,又能赚钱,自己入行后心思也定了。“我就像一个迎风的风筝,有一根长长的埋入田野的线拽着,让我得以展翅飞翔。”他说。
  同龄人中也不乏向陈昊打听植保飞手工作的,但很多都中途放弃了。“之前一位朋友,做了两天就跑了,我只好一个人完成两个人的工作量。”陈昊表示,现在介绍朋友入行一定会先考虑其是否能吃苦,“我不能把别人坑了。”
  大多数时候,陈昊还是习惯“单兵作战”。“我每次作业的标配是:植保无人机、单手控、发电机、药筒、车,还有我自己。”只要农户有需要,他就随时出发,一年跑了广东省内数十个乡镇,想去哪里作业自己做决定。
  但随“自由”而来的代价是“累”。“最累的一次,一整晚都没合眼,第二天还要继续去其他地方工作。”陈昊在接受采访前的半个月里,已经跑了3座城、7个乡镇。
  归心农业两年来,陈昊在历练中逐渐成熟,更明白自己的飞机在这个时代对农业的重要价值,也更理解一辈子埋头劳作的农民。“农民真的是靠天吃饭,一遇极端天气,他们一年的投入可能都没了。”他说,“我只能尽力帮他们做好每一次飞防。”
为农户提供及时低廉的服务
  在韶关市樟市镇的稻田里,陈昊操控植保无人机升到半空,按轨道飞上稻田,有条不紊地撒下科学配制的农药。无人机机翼下方的风力,让稻麦摆动起来,也让颗粒细密的农药更均匀地附着在上面。附近村民一看到无人机在天上作业,就纷纷凑过来瞧。
  雇佣陈昊的是樟市镇凤美村村民刘自利,今年他第一次尝试出钱请飞手管护自家50亩稻田。“用无人机效率高,比人工的省钱。”刘自利说,现在全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用无人机播种、洒药。
  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耕作,无人机植保具有绝对的效率优势。除了人药分离保证人的安全,还能为农户提供及时、低廉的服务。
  如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数字化成了左膀右臂,尤其在提高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劳动集约化补充农业劳动力方面意义非凡。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已达70779架,同比增长77.52%。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乡村建设,而农业无人机飞手在这背景下有着重要的位置。”极飞科技工作人员白铭熙介绍,仅极飞一家截至2020年8月就培养了超9万名智慧农业新农人,其中植保飞手数占比很大。   (跟题编辑 陈静)
  陈昊觉得自己的舞台就在广阔农村。                                                      吴秒衡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