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服组织:抢好这茬 抓紧投入下一茬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7月05日版次:04

  广东行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君明查看托管水稻受损情况。

  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耸 翟振川

  7月4日,高州市还下着小雨。“我们先组织农户把田间积水排掉,再派机械收割。”高州市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谢桂才介绍,“水稻泡在水里,这两天就会发芽,再抢收就已经没有价值了。”
  遭遇台风“暹芭”狂扫,粤西、珠三角、粤东多地受暴雨影响,出现农田积水、作物倒伏现象。广大农服组织积极参与台风前后的抢收、灾后补救、保险理赔等工作,成为广东夏粮抢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大力调配资源 应收尽收
  “多亏了粤裕隆家庭农场多派来几台收割机,我的水稻全部抢收完成。”湛江雷州市松竹镇东园村种植户陈小飞种的600多亩水稻,在台风“暹芭”登陆前就完成收割,才免受损失。
  “受疫情影响,今年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不畅,本地收割机成为主力。从台风预警开始,我们就启动抢收工作,协调本地收割机50多台,通宵作业。”广东行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君明介绍,公司组织抢收了3700多亩作物免受灾害,剩余的托管作物中有1.5万亩受灾,损失惨重。
  “正常情况下,一台收割机一天收割100余亩水稻。从6月30日开始,合作社的两台收割机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抢收,一直干到天黑,一天下来每台收割机抢收400多亩。”汕头市澄海区福利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意青介绍,7月1日下午暴雨来袭,抢收工作不得不停止。
  “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服组织以平常的价格去调用机手和收割机资源,帮农户抢收,尽量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广东粤裕隆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冠英介绍,“凡是和我们签署托管合同或者有托管意向的农户,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给他们一个保证,让农户种下去,尽可能收回来。而自种农户可能无法在天灾面前调配更多资源保证收获。”
  应收尽收,这是农服组织的责任与担当。据统计,化州市6家服务组织在台风前抢收近8000亩水稻,目前正在全力进行灾后补救和抢收,尽可能把粮食损失降到最底。
提高抗险能力 能保尽保
  “这次台风灾害,暴露水稻产业链上的不少问题。”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春华介绍,水稻烘干能力不足限制了抢收进程。此外,早期粮库未大规模开仓收粮,对加工厂的水稻烘干转运环节也有一定影响。这两天,黄春华正忙于对接作物定损理赔的事。“对于全程托管的水稻,我们全部购买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总保额1200元。”他介绍,农服组织可以更有效地对接保险公司,而没有加入托管的散户,只能由村里的协保员来对接理赔的事。
  今年广东粤裕隆家庭农场参与了水稻政策性保险,投保面积610亩。7月4日,负责人王冠英带着理赔员到田间查看、勘测、定损,具体理赔面积及金额还有待确定。
  除了引导农户购买保险,农服组织将自身发展与农户紧密结合,带领农户一起抵御自然灾害。
  阳江市漠阳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伯初正忙于水田排水工作。天气放晴后,他将抓紧对倒伏不严重的水稻进行机收。他表示,“广东地区一般在7月前很少有台风,今后我们计划带领托管农户在春耕期间尽量赶早播种、选择早熟、抗倒伏品种,这样能在台风到来前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
  “我们今年全程托管的水稻有1万多亩,前期种植费用基本都是我们来垫付,平均每亩超过500元。“高州市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迪丰联合社”)负责人谢桂才表示,农户欠收后,前期约定的630元/亩托管服务费恐怕难以支付,只能寄托在晚造上了。
  除了水稻,迪丰联合社还为高州市各类经济作物提供托管服务。据了解,2022年迪丰联合社为托管业务垫付资金高达1600多万元,秋种预计还要投入900万元。“种植端有很大风险,遇上这种灾害,我们的资金压力太大了!”谢桂才表示,目前迪丰联合社正在全力构建农业产业链,从农资、种植、服务、收储、加工、销售方面发力,避免祼种,提高抗风险能力。
  “虽然我们不能与天抗衡,但一定要积极面对,满怀希望地投入下茬,因为农户相信我们。”谢桂才如是说。
  广东行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君明查看托管水稻受损情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