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防止县中被“挖墙脚”,必须补齐教育短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7月09日
版次:
02
| 快评 |
7月5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应了关于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的问题。据介绍,从县域高中的体量来看,目前县中数量占全国普通高中总量的一半以上,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从城乡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薄弱环节和难点在县域高中。吕玉刚介绍,要加强招生统筹管理;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大县域高中对口帮扶力度。(7月6日光明网)
教育部严令,不许到薄弱地区县中“挖墙脚”。不让挖的“墙脚”既有优质生源,也有优秀校长和老师。教育部双管齐下,既加强招生统筹管理,强化省级招生工作统筹,落实地市招生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遏制县中优质生源过度流失;又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域高中抢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过度流失。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普遍而巨大的教育鸿沟,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这让农村学生容易输在起跑线上。而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在师资力量、交通、国家财政投入、地利、出题权等等,都远远强过地区县的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涌进了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形成了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让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样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是“优胜劣汰”社会法则的结果,这影响了教育公平,“弱肉强食”的结果,会影响千万县域学子成才梦的实现,容易堵塞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升的渠道,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表面来看,到县中“挖墙脚”是双方“你情我愿”自由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却会带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果。所以,适当地“扶弱抑强”,就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校开展公平竞争、良性竞争。
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能给教师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也就不能怪县域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往发达地区、城区学校走,这是趋利避害的一种理性选择。
所以,在防范优质生源流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育部也并不是单方面限制发达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抢优秀教师与优质生源,而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比如要求进一步加大县中教师的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如国家将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重点支持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同时也推动各省(区、市)指导市县一校一案、一校一策,制定本地县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解决一些县中存在的办学条件短板,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加大县域高中对口帮扶力度……
不许到县中“挖墙脚”没错,却也更需要“固城墙”。要振兴县中,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天平才不会失衡,优质教育资源才能让孩子们“雨露均沾”。
(作者戴先任,时评人)
上一篇:
增强县城产业 内生增长动力
下一篇:
发展县域经济 还有哪些障碍?
上一篇:
增强县城产业 内生增长动力
下一篇:
发展县域经济 还有哪些障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