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乡当股东 家门口务工 年终领分红

“向往的生活”上线博罗小山村,“三变”改革后村民生活大变样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7月21日版次:04

  不到1年时间,小洞村集体经济实现超6倍增长。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黎祖瑜
见习记者 林伊晴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练金锋是一名常年在外务工的“90后”青年,被家乡小洞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吸引,今年毅然返乡当上“股东”,拥有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项收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让越来越多的“练金锋”们搭上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的快车道。
  过去,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茶山南麓的小洞村,资源、资金、人力分散制约经济发展。如今,小洞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让人眼前一亮——自去年12月启动“三变”改革起,不到1年时间,集体经济从不足10万到突破60万,实现超6倍增长。
  昔日“空心村”,今日“振兴村”。南方农村报记者以小洞村为案例,剖析其如何成为推动“三变”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
筑巢来引凤◥>
让企业体验“拎包入驻”

  小洞村,往昔冷清人稀少,如今却格外热闹。
  今年4月,小洞村新引入华翔生态农业园,计划投入5亿元资金打造面积达1400多亩的集民宿、种植、农家乐、露营、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将在草坪上露营,平地种特色蔬菜,山林地种柏塘山茶和毛竹。
  如今,短短3个月时间,基地已见雏形。不难想象,游客们很快可以来到这里扎上帐篷,享受悠然假期。
  企业为何落户小洞村?“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临近武深高速出口的地理位置,淳朴热情的乡风民风,天然无破坏的生态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极具岭南特色的村容村貌,都是影响我们决策的主要因素。”华翔农业生态产业园董事长王献直言看好小洞村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人们普遍不远游,周边游火起来了,准备面向城市周边游的客户群体,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这是小洞村自去年启动“三变”改革以来,与惠州杜马文旅公司、惠州悠居文旅公司、深圳慕吉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成功“落户”的第四家企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风貌提升的“底子”加持,小洞村站上了农村“三变”改革的风口,从“空心村”蝶变为“振兴村”,频频引得社会资本青睐。
  吸引企业入驻的,还有村委会展示出的合作诚意和服务理念。
  水、电、路不通?统统打通!小洞村书记黄志雄来到基地现场督导水、电、道路建设情况。“我们要做企业的‘店小二’,让企业享受‘拎包入驻’。”他表示,在招商引资方面,村委会秉承“办事只进一扇门”“产业发展到哪里,配套到哪里”的理念,为企业配齐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为入驻企业营造更便捷的生产经营环境。
  “今年有望突破60万,实现超6倍增长!”黄志雄欣喜道。2021年前,小洞村仅靠有限的物业出租,收入不足10万,落得“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称号。2021年底启动“三变”改革后,走上经济蓬勃发展快车道。
土地能生金◥>
3周超预期流转土地1253亩

  跟广大农村地区一样,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建设用地紧缺、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曾是阻挠小洞村踏上振兴路的“绊脚石”。黄志雄盘点村里资源资产“家底”: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有2640亩,其中,集体建设用地仅占10亩。
  2020年,《博罗县开展2020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受相关政策文件指引,小洞村开始接触土地流转事宜,为“三变”改革的到来做好准备。
  2021年12月20日,随着《柏塘镇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小洞村确立为柏塘镇“三变”改革首批试点村,从此踏上一条探索“三变”改革与产业“合伙”发展的新路径。
  随后,小洞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坚持支部领办,组建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合作社。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并占有股份。“两委”成员带头,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资金、资产或技术等入股合作社,并占有股份。
  具体来说,股权怎么配?身份怎么定?分红怎么分?
  小洞村借鉴了博罗县“三变”改革首批试点镇长宁镇、福田镇的先行做法,并邀请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卢水生教授进行专题培训,在折股量化的计算方法、股东身份认定、农龄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到户、配置到人,以股权形式明确持股人在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持股权的份额,其中个人份额不得超过相关规定的份额。
  “超预期!3周完成全村1253亩的土地流转,流转率达96%!”黄志雄喜悦分享道,在试点村有关文件公布后,村委会以村小组为单位,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将村民的闲置宅基地、水田、园地等经营权集中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流转。
  黄志雄算了一笔账,村集体每年可以增收25万元的土地租金和20万元的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费,出租宅基地的村民可以获得每户每月1200元的租金。
  “三变”改革的根本是要带动全体村民实现共富增收。按照协议,每年企业还将拿出7%的利润给村集体,其中70%由置业股份合作社对拿出土地进行流转的村民进行分红,30%由经济合作社对全体社员分红,让没有土地的村民也能享受村集体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2022年1月24日,对于小洞村村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当天,随着“三变”改革试点村五大合作社成立,他们从此获得了一个新身份——“股东”。此外,不少村民还有了一个新的职务——“股东代表”。农民变股东,手头空闲的资金变成股金,闲置的宅基地和农用地变成孕育项目的资产。
村庄焕新颜◥>
是宜居安乐窝也是旅游摇钱树

  五大合作社的成立给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目前,柏塘镇包括小洞村在内的3个试点村,共确定了股东4934人,量化股份8803.4余股,推荐出股东代表159人,群众参与改革比例高达98.7%。这标志着改革的基础框架已经建立,干部积极性和群众参与热情已被点燃,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正在激活。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练金锋是一名返乡青年,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的他被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萌生了回乡成为一名“股东”的想法。目前,他担任慕吉民宿项目的管理员,除了流转7亩土地带来年租金5600元,每月还能获得4000多元工资,每年还有百元到千元不等的股份分红。他坦言,相比在外打工,“三变”改革不仅带来更稳定的收入,还给了他实实在在的参与感。
  小洞村蒸蒸日上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像练金锋这样的在外务工村民参与“三变”改革。据黄志雄介绍,自启动“三变”改革以来,陆续有30多户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申请宅基地流转,用于引入企业的民宿建设。作为额外福利,村委会与企业达成协议,为参与土地流转的本村非常住人口争取到每年7天免费入住民宿的权益。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
  2020年,在柏塘镇启动“百里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小洞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开展农村主干道白改黑、广场重建、农房外立面微改造等系列工作,在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四小园建设、美丽庭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随着《惠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2021-2023年)》印发,柏塘镇等全市5个示范镇致力打造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闲宜商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示范镇。
  先行先试,闯出“三变”改革新路子。未来,待条件具备时,小洞村将五个股份合作社联合组建成投资发展集团,力争在3到5年内建设成为富饶美丽的新农村。柏塘镇党委委员郭振国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接下来,柏塘镇将选取小洞村等试点村的成熟改革经验在全镇范围铺开,争取早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记者观察
  通过博罗县小洞村的例子可以看到,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农村闲散资源集合起来,进行集约化管理,盘活农村要素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真正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促进乡村全域振兴。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小洞村“三变”改革也存在村级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困扰。如小洞村引进的粤海平安项目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而迟迟未能动工,200多亩土地杂草丛生。进一步完善土地改革制度,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倾斜,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将是下一步以小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推进“三变”改革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不到1年时间,小洞村集体经济实现超6倍增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