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后备箱集市”点亮夏日新经济

车主变摊主,一辆车,50块,掀开后盖做买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7月21日版次:06

  黄昏下的摩洛哥德吉玛广场人来人往。 图片来源:北非蝶影

  夜幕降临,在广东省广州市二沙岛的珠江边,不少年轻人们将车停放在路边,打开后备箱,里面装着的是手工制作茶饮的简便工具以及水果等原材料。在车附近的人行道旁摆上几张折叠桌椅,在桌椅旁边架起LED小黑板,上面列举了店主的今日特调,从柠檬茶到酒,价格在20—30元左右不等,一个简便的茶饮摊就这样形成了,对于江边散步的游人或是运动的跑者,这些面向珠江、充满小资气息的茶饮摊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打卡点。
  如果说4月火了“健身操”,5月火了“露营”,那么近几个月持续火爆的,就是“后备箱经济”。它既是疫情之下,年轻人社交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主业之外,补贴家用的刚需。后备箱文化缘何而来?为何火爆?
汽车的另类玩法
  后备箱文化始于美国,早期美国人搬家,有很多东西不容易带走,于是开着汽车摆在后备箱,对着自家院子的门前。有的送人,有的被路人买去,甚至以物易物,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
  1980年9月,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上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后备箱市集”(CarBootSale),即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等相聚市集交流、交易,并共同开辟一片别样的购物市场。这种模式也是当时欧美乡村文化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国内短期内也兴起过汽车后备箱售物,但未形成市集。当时因为国企改革或企业重组,出现了“下岗潮”,一些曾辉煌过的私家车车主,不得不费尽心思养家糊口。他们贩卖从香港走私的盗版光碟,挂在汽车后备箱里,还有些架着喇叭放着“厂家倒闭”的宣传口号,从批发市场进来袜子内衣,塞进车后。
  2020年6月起,为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工作,保障居民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线下消费回暖,一些市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后备箱市集开始引发关注,后备箱市集不再以小众活动形式存在。
全新的社交方式
  投入小、门槛低、灵活性强是后备箱市集的最大特点。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的后备箱市集摊位费从100-300元不等,最低的近50元便可摆摊。参与“后备箱市集”的车主中,大多都有本职工作,有企业职工、个体店主、美食达人等,他们的年龄多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他们不完全是为赚钱来参与这个活动,大家更在意的是这种新鲜且时尚的社交方式,随着油价上涨,后备箱经济从侧面提升了汽车的利用率,交友赚钱两不误。
  同样,在国外类似汽车后备箱集市的特色市集也逐渐火热。
  如果想在俄罗斯淘点奇奇怪怪的东西,莫斯科市郊的“一只蚂蚁”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去处。交10卢布(约合2.2元人民币)的入场费,人们就可以进入这个露天市场。
  美功铁道市场位于泰国沙没颂堪府美功县,每天都有列车从美功火车站开出穿梭于市场间,从“天使之城”曼谷出发,可以选择搭乘巴士,花1.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郊外美功铁道市场,这是世界上唯一的“铁轨上的集市”。
  还有摩洛哥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既是市民广场也是市场,也是唯一被联合国同时评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据说一千年前就是这般模样。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热闹起来,各种食肆、货摊搭满整个广场,卖水人、算命的、说书人、吹笛的玩蛇人、耍猴人等,草根艺人们轮番上阵,仿佛穿越置身于一千零一夜。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地杰整理

下一篇:日本葡萄拍出 7万元高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