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金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165个项目助27.4万农户保价保收
广东公布“保险+期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8月06日
版次:
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煜
实习生 叶蝴蝶
8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完善期货联动市场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文哲,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局长邱亿通出席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去年覆盖27.4万户农户
近年,广东期货行业在证监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促进期货功能有效发挥为着力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2021年共为1.61万家实体企业提供期货服务,代理交易额达20.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油脂油料、电子家电、能源化工等重要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运用豆粕、螺纹钢、PTA等商品期货品种对冲风险,并参考期货价格对产供销计划做出合理调整,产销效率进一步提高。
据广东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文哲介绍,广东证监局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要求,2021年省内期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65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生猪、鸡蛋、花生等多个期货品种,保费金额合计约3.38亿元,涉及125个(次)县,为约27.4万户农户(农企)提供保障。
今年,广东将在期货市场服务稳定生猪产能、熨平“猪周期”方面进一步开展积极探索,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下,肇庆、梅州、揭阳等3个地市的生猪“保险+期货”重点项目已着手启动。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支持的同类项目中,广东规模位于全国第一。
打通金融助农“最后一公里”
广东是全国外经贸大省,2021年全省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8万亿元,占全国的1/5,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排名全国第一,聚集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型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以及消费、交易、流通市场,为广东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业务支撑。《实施方案》于7月19日正式印发实施,旨在促进广东省期现货联动交易市场体系健康发展,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推动广东优势产业升级,提升广东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于海平介绍,《实施方案》主要围绕发展完善期现货联动的交易市场体系,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推动广东优势产业升级,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促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建立健全期货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大力推动期现货结合业务发展、营造期货市场良好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16项工作任务,并从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其中,《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动期现结合业务发展,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的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市加大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力度,打通期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保障大宗商品发挥更大作用
期现货联动发展是《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方案》的最终目标之一。《实施方案》分别从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加上中央陆续出台的利好政策是基础,在政策下面需要广期所等机构的聚集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有了政策和机构,最关键的则是产品。”于海平说。
就加强期货现货联动的具体工作思路,于海平介绍,完善“保险+期货”模式是关键一步,要降低大宗商品要素的价格波动风险,保障重要大宗商品物资供应,在乡村振兴、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保成本到保价到保收入,一步一步地提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使农户可以放心地从事农业生产。保收入,就是不光要保价格,还要保产量、质量,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保险+期货’。”于海平说。
同时,《实施方案》鼓励开展基差交易、仓单交易、场外衍生品业务等期现货结合的风险管理策略,支持实体企业参与交割业务、利用衍生品工具加强风险管理,将现货市场实体经济需求与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期货、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企业研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推动期货业与其他金融业更好协同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落地南沙东涌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落地南沙东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