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主刀2000多例复杂胸科手术

高州医院胸外科主任林万里25载从医心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8月20日版次:06

  林万里主任(右二)团队开展3D腔镜手术。

  南方农村报讯 (通讯员李阳诗 林巧文)“肺癌手术、纵膈巨大肿瘤、食管癌、先天性食道闭锁、漏斗胸……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各年龄段的患者都接诊过。”在8·19中国医师节前夕,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林万里接受记者采访回忆从医经历时表示。从医25载一直扎根胸外科领域的他,成功主刀2000多例高难复杂胸科手术,让县域百姓得到了“足不出县治好胸科大病”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近年来,林万里也见证了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快速发展,从一个县域医院胸外科跃升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2019年,科室成功为两名百草枯中毒的村民同时施行双肺移植手术,为我国县级医院首次开展该类术式。在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手术量排行榜中,该院胸外科去年8月份位居全国第54名、广东省第4名。
七个月“拉锯战”挽救重病患
  “我从小最怕去医院,最怕见医生。”林万里回忆道,自小体弱多病的他,没想到会与“医”结缘。“20世纪90年代初,医学还是一门较为冷门的学科。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高考报考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入临床医学系,一学就是五年。”
  1997年,毕业回到家乡高州的林万里进入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胸外科工作,入职第二年就经历了一场持续7个月的“拉锯战”。一名患有胸腺瘤导致重症肌无力的香港船员在医院治疗,虽然当时手术很成功,但是术后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无法呼吸,抵抗力严重下降。
  林万里说,当时病人插管上了简易呼吸机,只能通过人工按压呼吸囊来维持呼吸。“最紧张时医护人员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病人饱受病痛折磨,但他的求生意志很强,感染着我们。经过医护精心照料,7个月后,他终于康复了。”
  林万里表示,“重症肌无力目前在医学界仍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病症。在当时有限的医疗设施下,病人最终能够康复出院,是我们胸外科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挑战超高龄手术“免管免禁”
  多器官功能衰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这是高龄患者手术要面临的三大难关。对于大多数医生而言,为高龄患者做手术是一个“雷区”。但对于林万里来说,每当遇到高难复杂的病例,他骨子里的“血性”便会立刻翻涌,“病人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挑战困难,是为了能带给病人更多的康复机会。”
  2012年冬天,胸外科来了一位98岁超高龄、需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蓝婆婆。“她来的时候,口水都难以咽下。”林万里清晰记得当时她73岁的儿子说的话,“千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想母亲多看几年世界,我们相信你。”
  为了做好手术,在当时还没有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概念的时候,林万里就已联合该院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会诊,多学科协作制定周密方案,最终手术历时4个小时取得成功。据检索,这是国内迄今同类手术健在的最高龄者。
  “107岁的蓝婆婆现在身体依旧很好,去年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神采奕奕,生活也能自理。”超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能恢复健康,这让林万里更加坚定在食管癌诊疗领域进行求真探索。
  2016年2月,高州医院成功开展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管免禁”加速康复外科技术,食管癌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经口进食、下床活动。如今共计施术超过250例,病例年龄最高为97岁,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医德是一种具体的行动”
  “随时备战”是林万里的工作常态。一天3-5场手术,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医术精湛”“平易近人”“耐心体贴”……这是患者对林万里的评价。在林万里看来,这是在践行医院“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的价值观。“医德是一种具体的行动,贯穿整个行医生涯。医生的工作繁重、精细,极具挑战性、高风险,需要真正关心、关爱患者。”   除了每周手术日之外,他还要进行门诊、早晚例行查房、对外学术交流、学科研究等工作。他多次获得医院“特殊贡献奖”,被评为“高医楷模”,荣誉证书多到一个书柜都放不下。
  对林万里来说,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胸外科,胸外科已经成为他骨血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专注做好一件事,服务好家乡老百姓,长长久久地做下去。”他说。
  林万里主任(右二)团队开展3D腔镜手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