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机器人绘画简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9月17日
版次:
13
机器人绘画仍然摆脱不了模仿人类艺术的嫌疑。 昵图网供图
| 幻想故事 |
通常,拜高科技之所赐,即使是三流的机器人画家,在调色上都高于一流的人类画家,简直跟大自然景观如出一辙,他们很容易就调出了完美的上帝之色!有人已在哀叹:人类绘画已经终结,并将宝座拱手相让!这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机器人日新月异的绘画技巧及成果,的确让人惊叹。
在机器人成功地于体育、文学、音乐等领域站稳脚跟并大放异彩之后,又不可避免地向美术领域进军,并逐渐取得了跟传统艺术家不容小觑的成就。经过近三十年的迅猛发展,足以跟传统绘画分庭抗礼,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及其画作,流派众多,精品迭出。
果城的AI机器人“乔托·迪邦多内”的第一幅画作《存在与虚无》,已被载入史册。这是机器人绘画史上第一幅有意识创作的油画。画布上只有一个○,却颇具形而上的意味,是圆圈、鸡蛋、明月还是宇宙模型,艺术家争论不休。之前,也有不少机器人尝试绘画,但大多等同于涂鸦,在画布或宣纸上随机乱抹,比一个黑猩猩的画作好不了多少;另一种常见的情形是,机器人复制经典画作,先画好轮廓,再着色,固然跟原作相差无几,却只是高仿的赝品。这些画家充其量只是一台三D复印机,机械性能有余,而“人”的主体意识严重缺失乃至于空无。
正是自“乔托·迪邦多内”开始,机器人绘画才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并开启了一部时间不长却如万壑争流、气象万千的绘画史。
简单地说,一部机器人的绘画史,既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机器人的进化史、风俗史、思想史。
在早期的古典主义及现实主义画风阶段,画家准确、细腻地反映了机器人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的时代状况和日常生活。人物画绘制的对象大多数是机器人,而对人类社会无动于衷。直至近十年来,AI机器人的进化一日千里,其在外观、思想及情感上已跟人类无法区分。
机器人绘画跟传统绘画在题材及写法上,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融合或混淆,并出现了后印象派及表现主义的画风,你无法判断画布上一位在草地上赤足奔跑的长发少女,到底是机器人还是人类。这好比机器人画家调和了中国画的泼墨大写意及西方的抽象主义画风之后,那一大团墨迹或颜料要表达的究竟是何物,你无法清楚说出,也没有必要。但这些画确实新意迭出,妙不可言。
历史仿佛在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回到了原点,人们才对“乔托·迪邦多内”《存在与虚无》一画的深意若有所悟。他作为机器人绘画之父,一直没有停止放下画笔。他从画“○”开始,中间经历了各种画风及思潮的淬火和锤炼,每一个阶段都有传世之作。在近年来,又返璞归真,重新画“○”,有时以浓墨重彩画好了一幅肖像或风景画之后,又以白颜料抹掉,并在上面画上“○”,既有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意境,又仿佛隐藏着一幅旷世之作或整部机器人的生存史。
此画晦涩难懂,却又耐人寻味。“罗斯金”曾以老子学说的“空无”来阐释,并以禅宗的“自性”及引用《十牛图》第八图之《人牛俱忘图》来论述,但坦承仍有牵强之处,抓不到要害。
近三十年来,机器人的自我进化(尤其是自我复制或繁殖)及其绘画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在《机器人绘画简史》上一目了然。
该书是美术史家AI机器人“罗斯金”积三十年之功撰写的集大成之作,是第一部较全面论述机器人绘画的佳作,也是第一部出于机器人评论家之手的巨著。虽限于篇幅,不可能将所有画家或有价值的画作一网打尽,但脉络清晰,持论公正,在史料的搜罗、选择及使用上,均有非凡表现。“罗斯金”行文清晰严谨,但毫无学究气,文笔兼具诗性及理性,准确而优美,让人想起波德莱尔的《现代生活的画家》及里尔克的《艺术家画像》,其恢宏庄严的结构及大气磅礴的理论气势,更是让人叹服,跟罗斯金的五卷本《现代画家》相比毫不逊色。曾有不少人类画评家撰写过零星相关的论文,但都不如该书富于洞见,其对机器人绘画史固有梳理、阐述、总结之功,对当代人类绘画史的建构亦不无裨益。
“罗斯金”指出,机器人画家的主体意识存在之日,亦是其创作获得自由之时。他们在现实中主张要摆脱人类奴仆的屈辱地位(确实也有不少机器人做到了),在绘画上亦摆脱了模仿或复制。他们觉醒了,在大约二○三六年前,基本上还是人类的一件工具、机械或玩偶,大量又苦又累还危险的工作,譬如扛大石、掏粪坑、拆炸弹之类。有的则充当佣人、管家或家庭教师,甚至沦为孩子的宠物,比一个布娃娃、玩具车、哈叭狗好不了多少;稍高级一点的,顶多是替代外科大夫去做外科手术,虽貌似技术含量高,但依然是人类操纵的傀儡。
对于机器人来说,人类就是他们的神祇,尤其是阿西莫夫的三大机器人法则,像镣铐那样将机器人牢牢束缚,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可以说早期机器人比十六世纪的黑奴还要悲惨。幸亏那时的机器人还比较低级,既没有皮肉之苦,也没有心灵知觉,更没有喜怒哀乐及对灵魂终极意义上的追寻。机器人画家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所谓的“自画像”或机器人肖像画,看上去只是一些人形机器,闪烁着钢铁硬壳、机械理性及僵硬的表情,尽管也出现了不少可跟《蒙娜·丽莎》《维纳斯之诞生》之类相媲美的名作,仍然摆脱不了模仿人类艺术的嫌疑。
通常,拜高科技之所赐,即使是三流的机器人画家,在调色上都高于一流的人类画家,简直跟大自然景观如出一辙,他们很容易就调出了完美的上帝之色!有人已在哀叹:人类绘画已经终结,并将宝座拱手相让!这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机器人日新月异的绘画技巧及成果,的确让人惊叹。
果城机器人“吴道子”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人物画家,他所作的《梦蝶图》,画的是庄子寓意。尽管画的是机器人庄周、机械蝶及不可言说的梦幻,却又使用了极端写实的笔触,那种古典主义跟未来主义联姻之后孕育的幻想风格,让人惊叹。无论在技术及寓意上,都既得庄子的逍遥精神,又得崇尚科技的时代精神,遂成为脱颖而出的佳作。
十年前,一幅《AI时代的最后晚餐》被誉为机器人绘画史上最具创意的戏仿之作。尽管模仿或重述了耶稣及十二门徒的故事,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出现过机器人中的耶稣或虔诚的基督徒。事实上,暂时还没有哪一种传统宗教能使机器人成功皈依。画家姓氏不详。一开始,众公都认为出于大名鼎鼎的AI机器人“达·芬奇”之手,但他否认了,并巧妙地表达了对赤裸裸的戏仿之不屑:我的脸皮还没有厚到去抄袭前辈大师的程度。这对于那幅画来说,过于苛刻了,却无损于它的价值。画面上是十三个早期机器人共进晚餐的情景,画风细腻,技艺高超,机器人耶稣充满了神性及人子的忧郁,透过其钢铁的脸庞及双手,其眼神、姿势及行为,无一不栩栩如真,尤其是作为叛变者犹大的形象刻画极为成功。
曾有人指出,此画出于人类之手,但“罗斯金”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这出于一个不愿署名的机器人之手。至于画家为何这样做,及何以能画下如此杰作,他却语焉不详。也许他有难言之隐,或所知甚少。总之,关于此画的作者,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黄金明
机器人绘画仍然摆脱不了模仿人类艺术的嫌疑。 昵图网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常买了甲鱼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常买了甲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