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数字乡村治理 首先要接地气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0日版次:02
| 农讲所 |
  目前,数字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数字乡村治理也不例外。然而,在强调数字乡村治理时,人们极易从优势角度考虑问题,忽略其局限性。如果用数字化完全代替传统方式,乡村治理就走人单一的快车道,进入现代技术的专断。因为现代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有时甚至是无情的,如离开理性与智慧,其盲目性也就暴露出来。
  比如,一旦互联网中断、信息丢失,那是非常可怕的,这就需要有传统的纸本信息保存作为补充。又如,数字乡村治理被大量数字与材料特别是各种规范左右,导致工作烦琐无效;传统乡村治理往往能充分发挥无为而治、非正式制度作用,避免叠床架屋式的治理弊端。再如,中国乡村是熟人社会,许多方面靠情感、信任、理解、包容甚至让步达成,数字化甚至法治解决不了的矛盾冲突往往在情感与信任沟通中,会化解于无形。
  有学者指出:“在乡土性的熟人社会群体里,民间法调解民事纠纷历来比国家法更具优势、更立地气。这主要是因为它源自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又服务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提供比国家法更加行之有效的维护机制、行为规范。即使在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和处接的过程中,也能够极易引导当事人双方冰释前嫌,减少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和费用。换言之,复杂多样的乡村社会不可能只靠数字化进行治理,它离不开传统治理方式,否则就会陷入水土不服的治理困局。                   □赵秀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