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在屏幕上种田”成现实

5000亩智慧农场全年仅需三人便可管理耕、种、管、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0日版次:06

  位于稻田旁的无人机“停机坪”。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峻男

  暑热褪去,秋粮即将迎来丰收。在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的无人智慧农场上空,遥感无人机正飞过稻田,开展日常巡田工作,几天后大型农业无人机将对稻田进行丰收前的最后一次施肥。
  2021年2月,江苏银宝高新农业有限公司(下简:“银宝高新”)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极飞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盐城市经开区步凤镇打造无人智慧农场。得益于极飞科技提供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这片5000亩农田全年仅需三人便可管理耕、种、管、收。
数字农业助力科学决策
  走进无人智慧农场,稻田一侧每隔百米就建有一个“无人机停机坪”,供农业无人机起飞、降落。虽然名字叫停机坪,但它的功能却远不止于此。
  据银宝高新智慧农业负责人周琪介绍,无人智慧农场通过在地下铺设暗管,代替传统的明沟明渠灌排水,铺设的新型管网可以达到节省耕地面积、节约用水、可控灌溉的目标。“暗管”相较明渠,每500亩农田可节省出20亩种植面积,相当于多了20亩的农作物产量。管网与智慧农业系统联通,更有利于水稻农田管理,增加农业产出收益,而这些管网设备正是通过停机坪相连,并在停机坪内实现操作和检修。
  “地块15,种植时间6月21日,品种淮稻5号,二次施药时间为9月12日,缺苗比例0%。”打开极飞科技与银宝高新共同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千亩稻田中的各类信息记录详实准确,每一次农事作业都有迹可循,有效帮助农业生产科学决策。
  “在生产初期,我们利用遥感无人机为农田进行厘米级测绘,农田面积、地势高差等数据一目了然,为整田种植提供参考,同时为每块田建立起电子档案,便于开展精细化管理。”周琪说。
  通过遥感无人机、智能农田相机等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获取农田温湿度、光照、降雨量、土壤墒情、田间影像等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数据,农业无人机可实现精准施肥、打药,农田一体化智能泵站实现自动灌排,智慧农场已形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业态,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工作人员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进行耕、种、管、收全环节农事作业,5000亩农田只需两三人管理,“在屏幕上种田”成为现实。
  “以前提数字农业更多是数据呈现,现在则真正运用到田间管理。”银宝高新董事长杨晨说。
  极飞科技智慧农业系统和农业无人机等物联网智能设备,为无人智慧农场提供了精准、高效、灵活、经济的无人化生产解决方案,将人从田地中解放出来,掀起农业生产的效率革命。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背景下,面对“谁来种田”的难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藏粮于数”。
聚“智”赋能高标准农田
  对于企业运营管理来说,无人智慧农场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对于农业生产,无人智慧农场则带来了效率和质量的同步“飞升”。
  周琪介绍到,以日常巡田工作为例,面对大面积连片农田,人工巡田只能顾及农田外围及目光范围内的作物生长情况,存在巡查不及时、不全面,反馈信息量不够,难以发现田间异常以及难于记录统计等问题。而使用田间智能相机、遥感无人机代替人工巡田,在多光谱设备及AI加持下可以实现多维度、全方位、高效率精准获取作物生长信息,为田间环境智慧分析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在农田打药、施肥作业中,智慧农业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500亩农田的打药施肥凭借无人机仅需4小时即可完成高质量作业,而人工则需数天。”周琪说。
  不仅如此,智慧农业系统还可根据遥感无人机提供的数据图像,对有草害、虫害或长势较弱的区域进行定位,开出“处方图”,再将定位信息上传至植保机无人机“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打药、精准施肥,既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大幅节省肥料成本。
  杨晨表示,以上半年在小麦上的实践来看,无人智慧农场相较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增收10%左右,同时减少了10%的农药化肥使用量。
  盐城是农业大市,以占全国0.66%的耕地产出约占全国1.1%的粮食,打造配套全、效益高、生态优的高标准农田意义深远。“目标是一人管万亩。”杨晨表示,接下来,银宝高新将切实担起企业稳产保供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与极飞科技联手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打造盐城市的农业示范窗口。
  位于稻田旁的无人机“停机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