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从“将就”到“讲究” 让“方便”更方便

全省现有农村卫生户厕超过1271万个,普及率达95.9%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版次:01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继林

  洗手池、三格化粪池、抽水式蹲便器……走进湛江吴川市覃巴镇新村村吴土贵的家中,厕所设施已与城市楼房的无异。吴土贵感慨地说:“以前上旱厕,大家也不在意搞卫生,自从有了冲水厕所后,大家越来越重视卫生了。”
  吴土贵家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是广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缩影。在今年3月1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户厕问题整改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视频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现有农村卫生户厕1271.8万多个,普及率达95.9%。
  十年来,广东以农村“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短板,切实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奖补促农户厕改
  在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村民张亚活的房屋后,草坪里“藏”着一个池子,“盖板下是新建的粪污过滤池。”张亚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个过滤池由沉淀池、发酵池、蓄粪池三格组成。厕所污水经过粪污沉降、厌氧消化等程序,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可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
  名利村位于吴川市兰石镇袂花江畔,全村共421户2230人,过去曾是省定贫困村,在“厕所革命”开展以前,不少村民家中无厕所,张亚活家就是其中之一。
  名利村党支部书记张鉴民介绍,2010年前后,为了解决群众如厕需求,村里共修建了4座“水上茅房”——建在鱼塘边上的公厕,没有化粪池,大小便直排,鱼塘变粪池,公厕简陋脏臭。
  2020年9月,《吴川市农村“厕所革命”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发布,规定新建(改建)通水通电、有墙顶的厕所奖补1000元/户。张亚活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自家修建的卫生户厕共花费4000多元,其中政府财政补贴1000元,村委会另外补了500元。
  如今,名利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标户共421户,普及率达100%。村里的“水上茅房”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两座干净整洁的标准化公厕。
  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潘华江介绍,自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吴川市累计投入的厕改资金达2335.7万元,户厕普及率99.95%,改变了农村家庭“无厕可用”的窘境。
改建公厕并管护
  “以前是沟槽式公厕,公厕蹲位下面就是水槽,蹲位间由隔板隔开,没有门,每个蹲位的隔板很矮,如厕的时候很尴尬。”谈起公厕,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那柳村76岁村民许秀华感触颇深,自家的老屋建于1970年代,没有修建户厕,如厕就到附近公厕解决。
  那柳村党支部书记许东微介绍,过去村里有两座沟槽式公厕,分别建于2003年和2013年,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2021年前后相继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座标准化水冲式公厕。为了保障设施正常运行以及环境干净卫生,村里还配备了专职保洁人员,实现常态化管护。
  截至目前,麻章区共修建农村公厕344座,建有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数量5084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13%。
  在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广东注重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2018年12月,名利村耗资152万元修建了两座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吨,村内公厕、户厕排放的污水均实现了有效收集处理。“现在村里的池塘更清了,环境也更美了。”黄致彰说,实现了雨污分流,村里还建起了休闲公园、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等,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庄“颜值”大大提升。
旅游公厕成风景
  外披白墙,内配水冲式厕所、洗手池、烘干机,有的还贴心增设了母婴室……在韶关市仁化县,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旅游厕所与周边景区风光、建筑和谐相融,成为点缀城乡的靓丽风景。
  “过去出门游玩最愁上厕所,总是被公厕的臭味劝退。”这是不少游客在乡村旅游时遇到的最困窘的问题。如今,“脏乱差”的厕所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标准化公厕。
  橙红砖瓦砌成的圆弧形外墙与高大繁茂的芒果树相偎相生,这是江门开平市塘口镇祖宅村的3A级旅游厕所。“我是冲着开平碉楼而来,偶遇祖宅旅游厕所,让我非常新奇。”一位游客感叹道,祖宅村将厕所做成了公共艺术装置,是真正的“网红”厕所。
  2019年6月,祖宅村利用旧房清拆的材料,在原址上重建厕所,将卫生间部分功能区藏在一个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举办活动的大台阶之下,解决了公共厕所便利性与隐蔽性的矛盾关系,兼具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功能,还将历史记忆变成了新的景观。祖宅村旅游厕所获得了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
  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广东新改建农村旅游厕所7479多座,于细微之处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上一篇:广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