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示范“带”动强镇兴村富农

云安建设“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现代农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4日版次:06

  农民当主角礼赞丰收。 谢进扬 摄

  各色优质农特产品吸引村民和市民驻足并购买。 谢进扬 摄

  “五谷丰,笑声扬,粮满仓,国兴旺。淳朴的农民用双手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9月22日上午,一曲《丰收中国》伴着云安区乡村振兴宣传片,拉开了云浮市(云安区)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的序幕。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朋友、三农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安区富林镇人民政府广场,共襄丰收盛会,共享丰收喜悦。
  本届丰收节由云安区人民政府、云浮市农业农村局和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办,由云安区富林镇人民政府和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承办。
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思懿 实习生 周雅琪
以节为媒展销优质农产品
  “丰收节是我们农民喜爱的、喜庆的日子,听到文化部门邀请我们在丰收节上表演,我们很开心。”表演者黄华告诉记者。活动上,多名当地农民登台表演了云安区省级非遗项目《云安八音》。一曲欢快喜庆的广东著名音乐曲目《娱乐升平》感染着围观群众,人群中欢声笑语不断。
  云安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国才在活动上为获得“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荣誉称号的个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上台郑重接过“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称号荣誉证书的陈汉英喜笑颜开:“农民丰收节是对我们新农人劳动成果的肯定,我感到很开心。”作为云浮市盈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汉英投身农业13年,带领镇安镇两百多户农户种植火龙果3000多亩。“我越来越感受到现在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在政策等方面对农业发展给予很大帮助,我们也更有信心去做好产品,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了。”她说。
  广东绿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光生则向富林镇16个村(居)委赠送1.6万斤良种花生种子,并将安排技术人员向农户提供全程的种植技术指导,让农户用上放心种、大胆省心种,推动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产业发展。“我们将以花生产业为纽带,联农带农,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唐光生表示。
  据了解,云安区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推动各镇打造主导产业。今年,富林镇提出将花生种植产业打造为特色农业产业品牌的思路,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水稻+花生”轮作模式打造万亩花生产业基地,并计划利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镇种植良种花生面积达1.6万亩、建成全市良种花生生产大镇的目标。
  “丰收节不仅能向更多村民朋友推广我们的产品,还能与其他公司交换、共享资源,大家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敏健表示,该公司已连续多年参加云浮市农民丰收节的展示展销活动了。
  以节为媒,产销对接,“品丰收”展示展销活动上,来自云安区各镇的特色农产品齐聚展台。洁白如玉的云雾山大米,籽粒饱满的富林镇花生,灿若云霞的镇安镇火龙果,色鲜体薄的托洞镇腐竹、清香扑鼻的石城镇迳心茶……各色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市民驻足并购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展示区:“庆丰收 迎盛会”主题展示区,聚焦近年来云浮市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五个振兴”的成就,以图片和文字定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瞬间;云浮市驻镇帮镇扶村展示区,一个个辛勤奔忙的身影汇聚成云浮史上规模最大的帮扶行动,以大型图文礼赞丰收,鼓舞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随着云浮市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启动,新兴等县(区、市)纷纷开设分会场,多个镇(街)举办庆祝活动,丰收庆典将从云安区主会场下沉至各镇村。云浮大地上的近181万名农民朋友,以蓝天为幕布,以沃野为舞台,共享丰收喜悦。

产业园示范引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云安区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拓品牌、扩规模、延链条,走上了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相辅相成的农业发展之路。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九月的云安各地抢抓生产,广袤的田野上满载丰收的希望。今年云安区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4.32%,在粮食生产上打了胜仗。云雾山下,云安区富林镇界石村,微风拂过,翠郁葱葱的稻田卷起层层绿浪。“原来这些基地大都是丢荒地,政府把这些地垦造成水田后,村里引进广东省月儿红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月儿红公司”),把垦造水田打造成3个水稻种植基地,实行水旱轮作。”界石村支书温锦祥介绍,今年种上的300多亩云雾山早稻,产量约25万斤,带动了3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夺取秋粮丰收是一场硬仗,不容丝毫懈怠。“力抗干旱,抵御大风,严防虫害,作为成立不久的农业公司,我们不断积累种粮经验。”月儿红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月群说,“选好种,管好田,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种植,加上专家指导,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希望晚稻能再获丰收。”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云安区由特色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花卉苗木产业、优质茶果蔬产业和健康畜牧水产产业构成的五大核心经济类产业,以及由现代优质草畜、花卉苗木等组成的十二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如同在云安大地竞相绽放的朵朵特色产业之花,共同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美景。
  产业园示范引领,带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百园强县,千亿兴农”,近年来,乘着省委省政府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围绕肉牛、花卉苗木、生猪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云安区成功创建了四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四园驱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
  其中,云安区肉牛产业园通过省级验收,肉牛产业园(扩容提质)成功申报为2022年省级农业产业园区;花卉苗木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种植花卉苗木3.2万亩,初步建成樱花、兰花、小盆栽、茶花、发财树、多肉等7个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生猪产业园开展了优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11个项目建设,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肉牛产业园和花卉苗木产业园的互动发展,让云安区加快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有机结合,开启了“鲜花开在牛粪上”的美丽篇章。
  基于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云安区把发展资源经济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以龙头带动、因地制宜,首创“政企村”合作模式分类,积极促进“资源”向“资产”转变,推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据了解,云安区统筹整合驻镇帮镇扶村资金8514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200万元,合计9714万元,用于“政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自然资源+等项目,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致力于实现年内全区7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增美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一场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的攻坚行动也在云安全面铺开。“我区投入资金超2亿元,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推动农村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局长吴国锋介绍。
  瞰望云安大地,农房风貌提升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老住宅焕新颜;红色文化展览馆和乡村振兴示范馆,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见缝插绿”的小公园、小广场和生态活力滨水带,不断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布局。“现在环境更好了,村子更美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乡村夜生活丰富多彩,像城市一样热闹。”从广州辞职返乡就业的富林镇高一村村民廖先生感慨道。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扮靓“面子”,更要夯实“里子”。农村问题厕所100%整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100%覆盖,率先在全省推进城乡供水一张网全覆盖,全力打通供水入户“最后一米”,入选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一系列民生实事办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去。
  如今,云安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全新“舞台”。乡村振兴,示范“带”动,3条美丽乡村风貌带,3条美丽乡村精品带和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在云安大地上交织,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编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全域“美颜”模式的宏伟蓝图。
  “建成后的示范带辐射面积广,示范带动能力强,形成‘三区42村36节点’格局,集中展现云安区乡村振兴的‘全景图’,构建‘镇镇有带、带带相连、跨县串连’的格局。”吴国锋表示。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点滴滴,汇聚成让乡村破茧成蝶的磅礴力量。据统计,云安区现有96%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1%以上自然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去年,该区在“美丽圩镇”专项竞赛中优秀率全市第一,获评“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云安区的华丽变身实践,是云浮市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实践的一个缩影。作为农业大市,云浮市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的目标定位,以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为突破口,牵引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高地。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肉桂之乡、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等系列荣誉和称号,并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等。2021年,云浮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53亿元,增长11.4%;农村居民19675元,比上年增长10.7%。
  “近年来,云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喜可贺。”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廖纪坤在讲话中指出。
  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表示,云浮市委将持续激发人文、生态、区位和自然资源四大优势,全面擦亮禅文化、石材、硫化工、温氏企业、南药产业、西江水等“六张名片”,一体推进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协同发展,奋力书写“强镇兴村富农”大文章,让农村更加富裕文明美丽,农民更加富足快乐安康。
  各色优质农特产品吸引村民和市民驻足并购买。   谢进扬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