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四种利用方式留住地方猪“土味”

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鲁绍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9日版次:09

  鲁绍雄在会上分享《云南地方猪种质特性及其多样化利用》报告。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严秋璠)云南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9月27-28日,由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2第三届西南养猪大会在昆明举行。会上,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鲁绍雄介绍了地方品种利用的四种方式。
  云南独特多样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鲁绍雄介绍,目前云南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地方猪品种(资源)共9个,分别为撒坝猪、大河猪、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保山猪、明光小耳猪、高黎贡山猪、昭通猪和丽江猪。这些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母性好、肉质优良等特点,但生产性能上有所欠缺。
  具体来看,上述9个地方猪种的产仔性能总体偏低,其中撒坝猪产仔数最高,为11.84头,迪庆藏猪产仔数最低,为5.46头。其次,增重速度偏慢,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大于500g的仅有撒坝猪、保山猪、丽江猪。再者,饲料报酬和瘦肉率总体偏低。鲁绍雄介绍,9个地方猪种的料重比均大于3.6:1,其中明光小耳猪料重比最高,为6.44:1。胴体瘦肉率方面,所有品种都低于50%。
  尽管地方猪种生产性能不及瘦肉型猪种,但其风味和肉质有明显优势,肌内脂肪普遍较高,其中滇南小耳猪肌内脂肪含量高达8.29%。
  如何多样化地利用地方猪种资源?鲁绍雄提出了四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1.纯种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保持地方猪种的原汁原味,开展高端优质特色猪肉生产。代表性品种为滇南小耳猪和迪庆藏猪,分别位于西双版纳和迪庆,通过旅游+特色地方消费可以拉动这两个猪种的消费量。
  2.基于地方品种的优质杂优黑猪生产。主要路径为选用杜洛克或巴克夏为杂交父本,地方品种为母本,开展优质黑猪生产,在提高生产指标的同时可以保留土猪的毛色、肉质特征,提高效益。
  3.基于地方猪种的配套系选育。主要路径为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开展专门化品系选育,组合不同品种遗传特质,开展配套系杂交。典型案例为滇撒猪配套系,其父母代母猪产仔数可以提升至12头以上。
  4.基于地方猪种的新品种选育。典型案例为大河乌猪、滇陆猪、宣和猪。该方式利用瘦肉型猪种与地方猪种进行杂交,在保持地方猪种优良特性的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益。
  鲁绍雄总结,优质高效是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充分利用独特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开展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和多样化创新利用有助于发展优质特色养猪产业,提升养猪产业发展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鲁绍雄在会上分享《云南地方猪种质特性及其多样化利用》报告。

下一篇:鸡蛋储备来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