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蔡李佛拳与蔡李佛医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9月29日
版次:
12
蔡李佛拳打破姓氏门派之限,提倡“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蔡李佛拳,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岭南拳术,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2008年,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新会京梅村人陈享始创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
陈享是晚清时期岭南武术界的传奇式领袖人物。他七岁开始随族叔陈远护习技。
十五岁时,经启蒙师傅推荐拜广东李家拳创始人李友山为师。四年后,又经第二位师傅推荐,前往广东罗浮山拜还俗和尚蔡福为师,学艺十年。他刚下山,便在广东省增城县只身冲陷七阵,解救了百多名被土匪围困的乡勇及村民,受到朝廷赐号为“达亭”。他根本无意仕途,回到新会县城设馆行医。同时将自己多年所学,编写出教材式分初、中、高三级的武术拳谱,为感谢和纪念三位师傅的栽培,将之命名为“蔡李佛拳谱”。
1836年间,适逢新会县衙推行乡村防匪自保的“攻匪保良策”,允许各乡村自行设立治保组织。陈享应乡中父老之邀,回京梅村收徒传艺,标志蔡李佛拳正式面世。
随后,来粤“禁烟”的林则徐极力推广新会的“攻匪保良策”,陈享也受聘成为了总督府的幕僚,协助训练广州等地区的“禁烟”水勇,蔡李佛拳开始于广东的中心城市发展。
鸦片战争失败,林则徐被贬谪。陈享率众弟子返回家乡,提出“以武强族”的口号,广收门徒、悉心培养。两年后,经精心策划,同时派出百多名男女弟子于广东、广西各地开设四十四间蔡李佛“洪圣武馆”,再衍生的“分馆”便难以统计。从此,蔡李佛拳成为了岭南拳术的最大流派。
不久,蔡李佛武术组织又成为太平天国初期的主要军事力量。
农民运动爆发,陈享为躲避曾国藩的游说征用,云游四方,最后到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府中当幕僚。太平天国“内讧”,陈享重回新会,后受到清廷追捕被迫出逃,先后在香港、南洋、美洲等地以行医授拳为生。蔡李佛拳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武术最早走出国门传播的流派。
陈享在海外为维护华侨利益拳折外国恶霸基利士,赤手击毙美洲虎等故事流传后世,在国外的许多华人社团里仍能找到蔡李佛当年的痕迹。
陈享晚年重返故里,一边指派弟子四处设馆,重振雄风,一边总结历年实践经验,著书以传后世。光绪元年病逝于京梅,终年70岁。
上世纪初,国内外众多蔡李佛弟子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形中促使了蔡李佛武术在广东各地的传播又达一个高峰。民国时期,蔡李佛在广州、佛山、江门、肇庆、港澳等大小中心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民十九路军等一些粤桂军队,在抗日战场还展现过蔡李佛武术在冷兵器搏斗方面的实战威力。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国内的蔡李佛拳基本停止了公开传播长达三十年之久,但它在海外却有着无以可比的深厚历史渊源。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中国功夫热的兴起,蔡李佛拳的传播不但得以复苏延续,而且发展极其迅速,遍及五大洲。
蔡李佛拳派系庞大,内容众多。主要套路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含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18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传统南派武术,狮艺和武术不分家),内功练习套路9套,合计193套;各种技法有: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一般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式,听发声为“益、的、域”者则可知为蔡李佛派。
目前,世界各地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人习练和爱好蔡李佛拳,蔡李佛拳已成为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的主要来源,并享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的赞誉。
医武同源。武功高强的人多懂医术,尤其是医治跌打损伤。在蔡李佛拳派始创的同时,形成了蔡李佛医药,成为岭南近代一大跌打伤科医派,主要分布于两广、港澳以及东南亚。
蔡李佛医药始创人陈享在家乡开办武馆的同时,也在县城开设“永胜堂”药店,传播拳术及行医。期间总结多年所学,钻研辑录传统医药学心得,编写武术训练教材。
蔡李佛医药以蔡李佛武术为基础,与一般民间中医不同,掌握蔡李佛医药的是武师,他们武医兼修,长期“养气”“练气”“调息运气”,擅长于运行内力,常用气功治疗的理念把经络打通,采取发气、导引、按跷、推拿与药物治疗配合,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健康修复能力。
蔡李佛医药原以蔡李佛武馆为依托,武馆面向广大底层民众,低收费或不收费。各地正副“馆主”靠药店维持日常生活和开支,他们由新会京梅的“总馆”适时相互对调,组织比较严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陈享及部分蔡李佛人逃亡到东南亚、美洲等地,蔡李佛武馆及医药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陈享晚年回国后,有意重建组织,无奈时过境迁,蔡李佛医药逐渐分散于民间,特别是民国时期,原“只许设店行医,不许江湖摆摊”的门规已不复存在。随着西医东渐,中医式微,蔡李佛医药濒临全面失传,几近消亡。
□钟和
上一篇:
“潘多”颤杨林
下一篇:
陈少白故居
上一篇:
“潘多”颤杨林
下一篇:
陈少白故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