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两个“三品一标”的同与不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0月27日版次:07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陈迎 惠婷婷)“三品一标”是不是变了?近年来,有关“三品一标”的变化时常被提起,在概念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演变指示我国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路径与方向。近日,两份有关“三品一标”的文件接连发布,将其概念及行动方案正式向外公布。
  “三品一标”,曾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今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这是从产品角度抓好质量问题,现阶段被成为农产品“三品一标”。
  老“三品一标”的提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广深入人心。1990年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有机食品中心,将有机农产品发展提上日程;2001年70多项无公害食品标准发布,无公害食品生产从此有了准绳;2008年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始登记。向着共同的品质目标,它们“四合一”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农产品“三品一标”开始演变是在2017年前后,主要发生在无公害农产品与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的制度衔接上。
  2017年《关于调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审查工作的通知》宣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工作启动;同年,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北、湖南、陕西等6个省份开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2018年底,有消息称农业农村部将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启动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
  2021年11月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的通知》将合格证名称由“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调整为“承诺达标合格证”。2022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入法,成为重要创新。9月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通知,指出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受理(包括复查换证)。至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正式退出“舞台”。
  2022年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内涵外延进一步拓展,守底线方面,将达标合格上市要求,从自愿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拓展到所有农产品。拉高线方面,将优质农产品范围从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到其他具有高品质特性的农产品。两个“拓展”将更好支撑守底线拉高线一起抓、保安全提品质同步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监管。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是从生产方式角度去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生产管理轨道。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紧接着,3月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提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2022年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分行业分领域“3+3”专项实施方案(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品种、品牌、标准化等),聚焦主导产业细化推进。
  农产品“三品一标”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双生共绽。这正是2020年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湖北调研时所讲:“推进产业扶贫,既要解决产业‘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除抓好产品角度的传统‘三品一标’外,还要从生产方式角度抓好‘三品一标’,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新旧“三品一标”对比
旧“三品一标” 新“三品一标”
农产品“三品一标”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品种培优
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 品质提升
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 品牌打造
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 标准化生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