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粤无人农场“无人”繁忙迎丰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4日版次:01

  近日,在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宝光街道八角山村,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 黎明豪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峻男 陈迎

  茂名高州市宝光街道八角山村,稻浪金黄,机器轰鸣,来回穿梭的收割机、运粮车,均为无人驾驶。
  正值秋收,广东多个无人农场进入“无人”繁忙状态,丰收已触手可及。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一批无人农场。多个无人农场今年首次试水,并在秋收时迎来丰收。
首次收割 丰收在即
  八角山村这个无人农场属于茂名高州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目前,产业园10万余亩丝苗米秋收进入尾声。
  11月21日下午,500亩无人农场开展收割作业。无人驾驶收割机自动驶入稻田,按照科研人员规划好的路径开始收割,待收割机装满稻谷后便向无人运粮车发送接粮信号,无人运粮车自动行驶至无人驾驶收割机旁边,精准将收割机中的稻谷转运至道路边的卡车上。
  今年初,高州丝苗米产业园实施主体广东荔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展开合作,在产业园内建设高州市唯一的无人示范农场,实现丝苗米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11月,无人农场首次收割,丰收在即。
水稻入仓 旋种小麦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也迎来150亩稻谷丰收。经现场测产,无人农场水稻亩产为1100斤。
  眼下也是冬小麦播种的黄金期。水稻收割后,无人驾驶小麦播种作业立即走起。改造过的无人播种机在田间全自动完成旋耕松土、起垄、播种一系列工序。此次种植的小麦品种为“华糯一号”,经试种能很好适应当地环境,亩产量在500-600斤,预计在明年2月底3月初收获。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通过无人作业,推行“稻-稻-麦”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速成为现实。
良种良法 优产奥秘
  根据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今年早稻的数据,无人农场的水稻产量比正常种植生产的产量约高出5%。
  为何无人农场的产量优于普通农场呢?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揭开广东丝苗米无人化智慧生产保持优产的秘密。
  “我们种地讲究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罗锡文介绍,种地的章法生动体现在当下的无人农场中,良种即优质丝苗米青香优19香,良法即无人农场的标准化生产。
  罗锡文指出,无人农场不仅要解放生产力,更要提高经济效益。该无人农场自2019年启动以来,一直种植青香优19香丝苗米。“去年早稻表现非常好,产量达到662.29公斤,这种米在当地的平均产量约500公斤,也就是说无人农场的产量高出30%。”
  无人驾驶种地的关键是“均匀”。“无人驾驶自动导航直播机播种时走直线,横向误差不超过2.5厘米,播种均匀,不仅通风透气好、采光好,而且病虫害少。这就是农机农艺相融合,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相结合,科学推进农业生产,促进粮食生产。”罗锡文说。
  “我们广东丝苗米产业要借助院士团队打造的全程无人化机械生产,将产业推上一个新高潮。”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品种区域试验科科长周继勇说。
  近日,在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宝光街道八角山村,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     黎明豪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