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深圳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深圳市第六届龙田玉米文化节暨深圳首届丰收节分会场活动举办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4日版次:07

  在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试验示范场,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在此展示。

  南方农村报记者 程楚

  聚焦种源“卡脖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11月18日-22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的,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举办的“深圳市第六届龙田玉米文化节暨深圳首届丰收节分会场活动”(以下简称“玉米节活动”)、“深圳市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科技论坛”(以下简称“科技论坛”)等系列活动如期而至。
  玉米节活动以“粮食·科技·生活”为主题,搭建鲜食品鉴、“圳”品展示、科技成果展、科普长廊等学习交流平台,重在寓教于民;科技论坛邀请科研专家、企业家等汇聚一堂,聚焦前沿生物育种技术,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聚焦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
  深圳正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玉米节活动上,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主任陈子晟表示,近年来,中心正聚焦生物育种、数字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键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推广,建立了全国领先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平台,积极推进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亚太种子协会执委、深圳市种子同业商会会长杨雅生表示,深圳全市人口超1700万,周边消费群体超5000万,对鲜食玉米的消费需求很大,一年消费至少50万亩的甜、糯玉米,市场价值约4亿。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业还较弱,市场上很多泰系、越系产品占据市场,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鲜食玉米种业的重视,利用政策、地缘、区位等优势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
  在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试验示范场现场,参会者品尝“雪甜7401”“银河42”“农科糯336”“农科玉368”“广甜糯2号”等不同风味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还品鉴了由德琳农业、嘉农现代农业、三和农业、会达农业、隆平金谷等企业提供的巨峰葡萄、“雄心一号”菜心、“太秋甜柿”、玉米吐丝面包、加工玉米穗等,感受从“种子”到“筷子”的全程体验。
瞄准环节弱项科技攻关
  种优则粮丰。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志强指出,近年来,深圳正瞄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弱项聚力攻关,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农业科技进步厚植丰收沃土,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资本’的进入将再次引发新的农业革命。”丰农控股集团首席人才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教授介绍,近些年,深圳市通过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香味玉米”、“高产水稻”、“超高维生素C生菜”等一系列有竞争力的新品种;也拥有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生产、设施智能化、水肥一体化、农业数据共享系统等现代设施设备。
  这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育种时代。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晓艳表示,高技术必须要跟常规技术结合起来,生物育种选育出来的品种也必须要结合育种家在田间观察的结果,才能真正育出一个好的品种。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永红指出,种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鼓励原始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种业的扶持力度。
从良种到“圳”品全链创新
  当前正值深圳市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以及“深圳国际食品谷”的关键时期。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科创中心主任王锐表示,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拟落地深圳,充分发挥深圳优势,聚焦于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食品全产业链,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名为“杂草稻”的杂草,是目前唯一一种没有除草剂防治的杂草,只能通过人工割除。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总监陈雷表示,为此研究院研发出了非转基因的“洁田稻”。洁田稻指具备抗除草剂优势性状的水稻,实际运用时需按比例配用指定除草剂,可采取机械化直接播种,一次性除尽杂草。这项技术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水稻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深圳市是最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城市之一,在这一战略下,诞生的成果就是“圳”品。“深圳的‘圳品’就是类似香港的‘供港食品’,是高端、安全的代名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所长珠娜提出,深圳95%的农产品要靠外部供给,外来农产品的质量深圳无法完全监督和控制,因此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很大,所以“圳”品的存在很重要。
  在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试验示范场,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在此展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