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王显韬:造新腊味 拓新市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4日版次:08

  王显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在对腊味进行创新。 郑建斯 摄

  “敢想敢做”是“80后”王显韬给身边人留下的印象。初次会面,他便谈了许多关于腊味创新的想法。在王显韬看来,年轻群体的消费市场瞬息万变,只有敢于不断试错才能抓住风口。
  接手“老字号”广东荣业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荣业)的10余年间,王显韬将一个个想法变为现实。在接连获评中山市、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后,去年,荣业获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仅2家。荣业还是唯一上市的黄圃腊味企业。公司年产值超过亿元。
新赛道◥>
电商年销售额超5000万

  王显韬是荣业的第四代传人。刚毕业时,他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让他深入了解了新媒体宣传和网络营销。入行腊味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推广企业品牌,建立终端销售渠道。
  2009年,王显韬开了第一家荣业专卖店。黄圃腊味厂主要的销售模式是发展下游代理商,并不会以厂家身份直接进入零售渠道。但在他看来,在开实体店,既是品牌推广也是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这个钱必须花”。
  王显韬的商业起步十分顺利,开店之后不到一年就回了本。此后,他又陆续在黄圃、中山、顺德、东莞等地开设了8个专卖店,逐步在终端销售渠道站稳了脚跟。
  很快,他又瞄准了电商渠道。从2012年进驻天猫平台起,电商一直是荣业核心业务板块。尽管成立了专业的抖音团队,但在拍摄、选品等关键环节上,王显韬总是亲力亲为。为拍好一段视频,他时常要求拍上十几次才满意。
  每年“双十一”,除运营好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传统平台外,荣业还在直播渠道上重点投入,在品牌自播、达人合作、产品优化等三方面发力。公司首先在直播平台上抢占高流量位,并在内部培养优质主播团队,采取从早10点持续到凌晨3点的全天直播模式;同时加强与达人商会联系,与明星直播间进行带货合作;推出适合直播电商的腊味产品,并对物流及包材进一步优化。
  “荣业线上销售占总营业额约10%,而在3-5年内可能突破30%。”2021年,荣业电商年销售额超5000万,但于他而言,这样的成绩显然还未满足。
新产品◥>
研发休闲食品布局预制菜

  王显韬起初做电商并不顺利,当时线上旗舰店全年销售额不敌一间实体专卖店。通过反复分析,他意识到,传统产品并不适合网销。“要做新渠道,就要有适合电商的腊味产品。”
  2016年,他推出了休闲即食腊肠。与常见的长条腊肠不同,休闲即食腊肠被切成短短的几公分长的条状,独立包装使得食用既方便又卫生,同时,区分出原味、黑椒、香辣、麻辣、芝士等多种口味,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偏好。
  在抖音平台,“烹调+带货”是荣业的主要直播形式,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一边推销产品,一边进行烹饪教学和现场吃播。消费者在看直播的同时还掌握了烹饪技巧,自然有了下单欲望,复购率也明显提升。
  今年来,荣业与国内某自动化烹饪设备企业达成合作,推出可自动烹煮腊味煲仔饭的预制菜烹饪“机器人”。随后,荣业又研发了一批常温下能长时间储存的预制菜产品。这类产品既有腊味产品的元素,也具备预制菜方便快捷的理念,可适应预制菜严苛的储存运输条件,也更容易打入商超电商,走进消费者的日常饮食。
  “预制菜的大赛道下,要做好的产品,单靠一家企业是不够的。立足自身擅长的领域,通过合作联结上下游企业,才能使优势最大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王显韬说。
新理念◥>
向世界推广“黄圃腊味”品牌

  2018年11月30日,在韩国证券交易所,王显韬敲响了科斯达克上市鼓。筹备上市过程中,荣业在韩国、香港等地进行了20多场路演。在他看来,路演不仅推介了荣业产品,更让黄圃腊味的品牌形象得以向境外投资者展现。接下来,荣业计划重点布局海外市场,利用新媒体平台把黄圃腊味品牌与中国餐饮文化推向海外。
  “打造黄圃腊味品牌”是王显韬在采访中提得最多的话语,也是他从事腊味行业的13年间一直在做的事情。
  作为中山市非遗项目——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显韬在弘扬腊味生产技艺的同时,也在加强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并在业内率先提出了打造“新腊味文化”的概念。
  为此,他先后整理推出了黄圃腊味首本食谱《舌尖上的黄圃腊味》、腊味九大簋菜式;参与编写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培训教材《广东烧腊制作工艺》,携手中山市技师学院创办中国腊味研发基地,推进黄圃腊味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教育……
  在荣业腊味文化馆里,腊味百年见于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传统腊味制作技艺以雕塑生动重现,带着游客向着清朝民国走去,向着现代走来,邂逅腊味摊档的烟火气,感受代代传承的黄圃腊味精神……这既是黄圃腊味的历史,也是未完待续的荣业与王显韬的故事。
□陈思蓝
  王显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在对腊味进行创新。   郑建斯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