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抢抓“年鱼经济”机遇 打造蓝色海上粮仓
湛江市委常委程凤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24日
版次:
10
中国金鲳鱼之都——湛江。 谢镇伟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又是一年丰收季。在广东湛江的海上养殖基地,随着吊臂缓缓升起,鱼圈里的大网收紧,“黄金鱼”一上岸,万鱼归仓……湛江金鲳鱼秋捕喜获丰收,塘头价卖14元/斤,养殖户乐开花。
中国金鲳鱼看广东,广东金鲳鱼看湛江。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金鲳鱼之都”,年产量达1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40%,直接从业人口约10万人,间接带动从业人口近100万人,金鲳鱼产业总产值约100亿元,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广东提出打造“年鱼”品牌,营造“年鱼经济”氛围。作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湛江响应广东打造“年鱼经济”的号召,有力地推动湛江金鲳鱼“游”向全国。11月20日,2022湛江金鲳丰收季暨全国采购大会将举行。湛江市委常委程凤英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湛江紧抓年鱼经济新机遇,大力打造“湛江金鲳”品牌,擦亮“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两个“国字号”招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湛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奋力描绘湛江农村业强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举全市之力发展水产
建设全球产业高地
南方农村报:湛江提出要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在水产强市建设方面有什么举措?
程凤英:一是市委重视,政府支持,引导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14日,市委以一号文印发《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在十个方面采取32项具体工作措施,推动湛江建设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和水产养殖与加工基地,力争2026年实现水产年产值1000亿元。
二是实施科技引领,建设水产种业“硅谷”。水产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我市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多个水产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现有118个水产种类共445个品种或品系,水产种苗场482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对虾)良种场2家(全省共5家,占比40%)、省级水产良种场16家(全省共57家,占比28%)。同时,我市共育成南美白对虾新品种6个,占农业农村部审定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数量50%,打破南美白对虾优质资源长期受外国控制的卡脖子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蓝色粮仓。湛江利用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目前,我市建设国家级人工渔礁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深水网箱3500个,桁架式养殖平台1个,数量占全省70%;创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7个,建设工厂化养殖面积4600亩,规模全省第一。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打造“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
南方农村报:湛江发展预制菜有哪些优势?
程凤英:湛江发展预制菜优势方面,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湛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年居全省首位,水产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年居全国前列。丰富的水产资源,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二是产业基础深厚。我市水产预制菜产业起步较早,年产量及产值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湛江拥有预制菜企业100余家,培育出恒兴集团、国联水产、正大食品、壹号土猪、汇锦港洋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
三是国字号招牌添彩。湛江市水产预制菜在原料和加工环节共拥有“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4个享誉全国的国字号招牌。
南方农村报:湛江如何创建预制菜产业高地?将从哪方面着手?
程凤英:湛江在产业布局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产业政策。省政府推进预制菜十条措施,其中就有全力支持湛江打造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成立“湛江市预制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出台《推进湛江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从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支撑、质量安全监管、预制菜装备升级、市场品牌营销、冷链物流体系等十二个方面提出措施,以水产预制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湛江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0日,我市成功申报并被中国水产流通和加工协会授予“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称号。
二是制定产业规划。湛江是我国最早规划水产预制菜园区的地级市之一,我市预制菜发展定位为“水产粮仓 海味天堂”,目标打造对接RCEP,保障自贸岛,保障大湾区的美味水产预制菜大本营。建设全球水产预制菜研发基地,RCEP水产预制菜出口基地,大湾区水产预制菜保障基地。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功能布局为“两园四中心”。按照“龙头引领、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集群发展”的原则,创建遂溪和吴川2个预制菜产业园。目前,2个产业园入园企业12家,投产7家,今年预计产值将达40亿元。四中心分别是湛江市预制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湛江市预制菜产业人才培训中心、湛江市预制菜品牌文化展示中心、廉江市预制菜装备开发研究中心。
三是成立产业组织。湛江是我国第一批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的地级市之一,湛江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成员共有154家,其中龙头企业13家,主要代表为恒兴、国联、正大、双湖、虹宝等。主要品类20余个品种近500个,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达50亿元。11月18日,我市成立预制菜产业联合会,共同推进湛江市预制菜产业发展。
以“年鱼经济”为抓手
为金鲳鱼产业注入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广东提出打造“年鱼经济”。湛江将如何做发展年鱼经济,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程凤英:打造“年鱼经济”是广东水产“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新尝试,以产业链创新做强水产业,让广大父老乡亲生活步步高、喜洋洋、年年有余。
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湛江金鲳鱼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广湛江金鲳鱼,打造成农民增收的“致富鱼”“黄金鱼”,为做好“一条鱼”文章、发展“一条鱼”经济,我市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科学统筹谋划。围绕金鲳鱼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借鉴世界先进地区的农产品打造经验,结合湛江金鲳鱼的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市场定位等方面,制定工作方案,锚定目标任务,科学统筹推进,高标准推进湛江金鲳鱼“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与品牌建设。
二是强化组织架构,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纳入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8个市直单位、4个行业协会等35个成员单位,有效整合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谋划和支持产业发展;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湛江金鲳鱼“12221”市场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统筹协调推进项目落实落地。
三是发起系列活动,抢抓年鱼经济。通过匹配最优质资源,利用春节各大食品商品促销的大好时节,串联融合湛江金鲳鱼产业、美食特产、文化习俗和旅游资源等,以“春节同欢喜,年年皆有鱼”为主题,近期将组织发起湛江金鲳鱼品牌口号、LOGO、包装全网征集大赛,举办湛江金鲳鱼丰收季启动仪式、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年会湛江金鲳鱼专场推介会、湛江金鲳鱼入驻大型连锁商超等金鲳鱼春节系列营销活动,并邀请全球杰出湛江乡贤代言金鲳鱼,扩大湛江金鲳鱼品牌影响力,提高湛江金鲳鱼品牌的知名度。通过节庆活动实现品牌的快速传播,让湛江金鲳鱼更快地“从深海游向餐桌”,带动农民增收,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四是建立健全湛江金鲳鱼标准体系。制定湛江金鲳鱼全产业链系列标准,构建完整湛江金鲳鱼标准体系,确保金鲳鱼产业从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有标可依,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充分发挥湛江水产品技贸评议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境外金鲳鱼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究,及时分析研判,指导企业建立符合国外官方要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金鲳鱼扩大出口。
五是做好品牌宣传。首先通过对金鲳鱼宣传要素的挖掘、提炼、包装,有体系、有新闻爆点去开展新闻宣传。其次是做好公益宣传,利用公益性宣传阵地(广告牌)、平台、软性广告(冠名、赞助)以及工会、工商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宣传“湛江金鲳”。第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比如网红代言,直播营销等,提升湛江金鲳鱼品牌知名度。
四是高标准谋划建设湛江国际水产城。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00亩的湛江国际水产城,总投资66亿元,计划分三期建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30万吨大型中心冷库和精深加工车间等,全力推进水产产业买全球、卖全球。
中国金鲳鱼之都——湛江。 谢镇伟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湛江金鲳鱼采购额 超3.2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湛江金鲳鱼采购额 超3.2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