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民间宗祠里的乡愁 传统文化的灵动之章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9日版次:02
  在历史潮流和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行进过程中,民间宗祠以乡土和乡村作为灵魂栖息地。而对崇尚“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来说,民间宗祠在故乡与异乡、乡土与城市、海内与海外之间同样构成了强大的心灵共鸣场。
  从田园到都市,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从乡村振兴到民族复兴,每一座宗祠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历经风雨至今尚存的每一处宗祠都弥足珍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这一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
  “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始终交织于具有田园风味的生活观念和理想中,这种具有田园之情的生活观念、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趋福避祸的生活方式,诠释了中国人的幸福。面对如今繁华忙碌的城市生活,对田园和家园的回望与回归,更是一种“中国乡愁”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乡愁何以最中国?不仅仅是绿水青山、自然风光的绿色生态的改善与复归,更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乡土、乡情、乡风,民意、民心、民俗的一种传承与构建。在宗祠里,我们能够找寻对“家”和“族”的情感依托,而正是这一心路历程的旅行,使得由“家”“族”到“国”的情怀得以升华与传承。可以说,民间宗祠里的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动之章、诗意之章。
□王葆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