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珠海粮食总产量有望达3.05万吨 较2021年增加近7%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29日版次:07
  初冬的珠海,呈现出一片“金色稻浪”好风光。今年以来,珠海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过出台强有力的种粮激励政策,建立粮食生产调度通报机制,扩大良种良法覆盖面,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数据显示,今年珠海粮食播种面积8.44万亩,较2021年增加超13%,大豆播种面积是2021年的近5倍,粮食总产量有望达3.05万吨,较2021年增加近7%。“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昔日盐碱地 今朝丰收田
  由珠海大道沿乡间小路拐入平沙镇前西社区,700多亩金黄的水稻在眼前铺开。
  “水稻的亩产每年都在递增,今年晚稻跟去年比又增长了约15%,预计平均亩产700多斤。”珠海市汇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办副经理叶国华说,实现大丰收的同时,机械化生产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能施肥300亩,之前人工施肥需要50名工人。”鲜为人知的是,眼前的良田曾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2017年,珠海市汇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对(前锋、前西)总计1700多亩的盐碱地进行改造。经过数年的土壤改良,盐碱地终于迸发出生机,产量也与其他地区无异。
  今年以来,珠海持续开展撂荒地复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按“宜粮则粮”的原则,推动撂荒耕地复种粮食作物超3700亩。
种粮有补贴 农民底气足
  在斗门上洲村的稻田里,28岁的余嘉豪正在使用无人机察看稻苗长势,“今年又迎来一场大丰收,这些无土育秧技术栽种的有机稻,品质比普通大米要好,价格也卖得上去,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我们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正如余嘉豪所言,珠海种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大礼包”不断增强。据了解,在2021年种粮补贴提高一倍的基础上,今年珠海出台了种粮奖励措施,对连种两造水稻的每年每亩奖励1000元;对种植大豆的每年每亩奖励500元;对抓粮食生产得力的村(居)委会每村每年奖励1万元,并印发《珠海市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多部门合力共同保障全市晚造粮食生产。
  除了提高种粮补贴标准,珠海还通过免费发放优质水稻种子、实施机插秧作业补贴、无人机植保作业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种粮和基层抓粮的两个积极性。
  珠海还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在全省率先开展无人机水稻统防统治植保作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2019—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2022年扩大推广到2万亩,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珠海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13%,位居全省第一。   □王韶江 何康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