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轻骑兵”线上随诊 农户线下解困
问题上行,人才、技术、服务下沉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29日
版次:
08
农技服务田头课同步线上直播。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启旭
当前,正值三华李树真菌性病害干腐病高发期,韶关市南雄市邓坊镇的种植户们正忙着重施越冬基肥。前不久,一群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称“省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专家,组成了一支“数字+农技推广”服务轻骑兵队伍,专门来到邓坊镇上,为农户们排忧解难。
“首先要重视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重施越冬基肥,挂果期施速效性肥保果壮春梢,采果后及时施速效性肥恢复树势和壮夏梢。其次,结合冬季清园,修剪病枯枝,所有病枯枝清出园统一烧毁。修剪后建议喷施一次清园药,树干涂白。尤其是注意防治蛀干性害虫,如天牛、小蠹虫等。”三华李轻骑兵、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凌金锋给农户支招。
组建“轻骑兵”服务队
培育新时代农技推广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省农技推广中心主动作为,于2021年6月正式组建“数字+农技推广”服务轻骑兵队伍(以下简称“轻骑兵”),以聚集一批专家资源,培育一批新时代农技推广人才。
截至2022年10月,建成完成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粤农技”小程序,不仅实现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创建了全省良种良法大数据库,还开发了培训课程体系,播出“农技服务田头课”“专家线上行”等课程,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农技推广”经验模式。
“轻骑兵”首席专家张海发首创“发哥说鱼”栏目,从石斑鱼育种、养殖等方面深入浅出介绍相关技术要点;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轻骑兵”畜牧技术推广部高级畜牧师樊福好组织开设生猪产业轻骑兵直播间,邀请业内专家支招如何养好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院黎振兴多次跟随团队赴湛江、茂名等地讲授樱桃番茄“田头直播课”。
此外,省农技推广中心还通过举办“牛人牛技”短视频大赛,鼓励“田秀才”“土专家”大胆开麦,分享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验与方法,传递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与风情。
双渠道推动“一上三下”
打通传统农技推广服务堵点
如何更好服务三农,畅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是省农技推广中心长期以来钻研的问题。以“轻骑兵”为切入口,团队开始建立起“问题上行,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双向直通模式。
硬件方面,在强化省、市、县、镇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依托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将服务站建在地头上,支持基层农技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土专家等利用驿站直播间就近开展技术服务和电商带货。
软件方面,“轻骑兵”围绕粮油作物、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等重点产业,示范推广全链条的新品种、新农技、新装备、新模式、新成果;按照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顺序和关键时节,有序开展“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及时发布防灾减灾复产预警、建议和指导;坚持需求导向,开设轻骑兵问诊,集中力量破解农民实际生产遇到的难点问题。
打造“粤农技”小程序
构建数字农技推广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对广大农民来说,方便、好用、简单的技术,才能更快普及开来。
在选择“数字+农技推广”工作载体时,团队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借助“粤农技”微信小程序搭建智库平台,不需要下载安装、用完即走,应用场景丰富、功能齐全。小程序中内容丰富、分类明晰: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库”“人才库”,有根据种植业、农机化、畜牧业和渔业四大业务板块所开设的农技大讲堂、农技短视频、“轻骑兵”直播间,有在线学习、轻骑兵问诊、数字轻骑兵田头课等线上服务,还有防灾减灾、数字营销等专题活动。
“粤农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支撑“粤农技”微服务,团队还搭建了数字农技推广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初见成效。通过构建渔业、农机、畜牧、种植业等中心基地数字模型,将农技体系、农技资源、农技推广活动等集中展示,推动资源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数字农技示范园区一张图正在徐徐展开。
农技服务田头课同步线上直播。
上一篇:
下一篇:
汕头:政校企联动解决农户生产难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汕头:政校企联动解决农户生产难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