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百亿冷链骨干网 南粤美味“优鲜”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2月10日版次:09

  荔枝预冷和田头保鲜成效明显,已在广东多个荔枝主产区试点,让果农喜提“荔枝尊严”。

  荔枝、龙眼、龙须菜、生蚝、鳗鱼……琳琅满目的果蔬水产,勾勒出南粤大地一幅幸福绚丽的民生画面。从“一骑红尘”到如今的车轮滚滚“万骑齐发”,老百姓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安全和丰盛的背后,离不开这张网——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
  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面积645亩,拥有4座容量上万吨的冷库,在这张庞大的网中,不过小小一个点。类似这样的点遍布广东,这些大型冷库作为一个个中心点,以“点”串“线”,以“线”织“网”,拉近农产品产区和销区的距离,服务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着力打通农产品“植采储运销”全链条。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林晓岚
一个中心点带动N个田头保鲜仓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采后耗损。数据显示,仅增加预冷一个环节,果蔬损失率就能从25%降至10%左右。在广东众多农产品中,荔枝的预冷和田头保鲜成效最明显。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广东自古盛产荔枝,而荔枝天生娇贵,不容易保鲜储存。炎炎夏日,荔枝保鲜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果农。想要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和销售期,就必须将新鲜荔枝尽快预冷。刚采摘的荔枝自身温度可达30摄氏度,自带强劲的呼吸热,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田间预冷,直接地头打包发运,极易造成腐烂。
  从2021年6月起,荔枝预冷柜出现在广州市从化区田间地头。刚从枝头采摘下来的荔枝马上进入冷库预冷,最大限度保持荔枝新鲜。像这样的试点,首批就在从化区温泉镇石坑村、新南村、石南村以及太平镇钟楼村等6个村同时铺设,并在试验第一年成效显著,备受果农好评。
  随后,从化经验被效仿,茂名市高州市和电白区、湛江市雷州市和廉江市等地都陆续出现了一批田头保鲜仓,助力当年荔枝销售,让果农喜提“荔枝尊严”。一个个田头保鲜仓在广东落地,这得益于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业冷链集团”)的积极布局。作为省内最大的冷链物流公司,天业冷链集团推出的移动冷库,可单箱使用、多箱组合、易拆卸,非常适合作为田头仓储冷链装备使用,具有综合成本低、投产周期短、使用灵活方便、可拆装搬运、可回收再利用等优势。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天业冷链集团已在全省投放21个试点43台田头移动冷库,主要服务农产品有荔枝、龙须菜、菠萝、圣女果、辣椒、香梨、柠檬、葡萄、番薯等,总计服务农产品量为424.5万斤,其中荔枝375.5万斤。
  “近年来,天业冷链集团积极布局,围绕荔枝等季节性较强、对冷库需求大的农产品,在全省布局田头冷链体系。”天业冷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中,天业冷链集团在全省19市47县(区)新谋划启动项目52个,总投资约131亿元,规划库容约146万吨,计划到2022年底带动布局1000个田头保鲜仓。
  可移动的田头保鲜仓。
一条冷链串起田头与餐桌
  江门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是粤西通往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星罗棋布的交通干线日益完善,把江门送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今年9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冷链物流重要节点设施建设,对江门委以重任,支持其做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
  天业冷链集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着力将江门打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市。目前,开平基地已投入使用,台山基地已具备投产条件,占地约250亩,总投资6亿元,库容超8万吨。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建设三年来,在“市—县—镇—村”四级立体布局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及完整的网格化冷链物流产业链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全产业链的经济价值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工冷储链条快速延伸,产业融合优势明显。
  “我们协同其他单位,对台山生蚝、鳗鱼、预制菜等江门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保鲜研究,并制定江门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标准,帮助江门地区农户、企业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天业冷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江门项目,公司新增冷藏车60辆,让江门优质农产品在采摘、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均处于规定低温环境。”天业冷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台车辆都安装了车载物联网设备,为融入TMS的数字化系统管理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完善现代冷链物流系统,更好的服务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一辆辆冷藏车在江门田间地头穿梭,为当地农户送去增收的希望,也为消费者送上高品质的保障。
  除了深耕江门,天业冷链集团共开辟省内外冷链运输干线70余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并打通冷库储存、快速仓储配送、产品供应等冷链物流全链条,做到恒温冷运,保障全程不断链。公司运营有4.2-13米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冷藏车辆,并探索“多温共配”模式,构建了冷链运输综合管理智能系统。
  此外,天业冷链集团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通过资源整合、股权合作、管理输出、托管经营等方式,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开展实体化合作,共同参与建设。推动与农产品供应商、冷链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配送终端等无缝对接,加强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社区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以及餐饮企业合作,促进与生鲜电商平台业务对接。
  在广东乡村振兴中,天业冷链集团培育对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吸纳带动小农户参与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物流成本,让农民享受冷链物流增值效益。
  一台冷链车穿梭在田头地头,将农产品快速高质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张网覆盖农产品
主产区和主销区

  冷链物流,一端连着消区,一端连着农产基地。
  随着城乡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升级需求日益增长,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新业态新模式亟需冷链物流作为供应链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约在22%,而欧美等国家均在90%以上。
  为了补短板,早在2020年,《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总体方案》提出,广东用3年时间,建设“1个中心+2个区域网+3个运营平台”,即中心库+冷链物流产地网、冷链物流销地网+冷链物流资源整合平台、冷链运输配送平台、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目标到2022年,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容量达到160万吨左右,新增冷藏车2000辆以上、移动预冷装置1000台以上。按照建设总体规划,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在3年内将完成总投资170亿元。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冷链骨干网建设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实施和具体推进,充分发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天业冷链集团在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承担全省冷链骨干网建设实施。同时,市县把政府主导的冷链项目建设也由供销合作社负责牵头实施。省市县供销合作社通过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业务整合等方式,上下联合、省部共建,集聚各级供销合作社力量,共同推进建设任务。
  “广东供销系统在经营网络、运营基础、服务能力和发展资源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具有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利条件。”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三年建设,一张覆盖范围广、服务能力强、服务效率高的冷链网络已基本成型。目前,天业冷链在汕头、湛江、韶关地级市,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产地网,提供农产品集散、预冷、初加工、分级分拣等服务,解决产地预冷普遍缺失的突出短板。在珠三角等农产品主销区和茂名、肇庆、揭阳等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销地网,通过冷链运输配送平台,提供冷链农产品规模流通、跨区域流通服务,解决粤东西北农产品主产区冷链运输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科学布局冷链项目,打造以冷链为基础的直供配送平台,拉长服务业态功能。
  至于广东冷链物流骨干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广东省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行动计划》也给出了回答:即以广东供销冷链骨干网为基础,组建广东供销农产品供应链,立足广东农业实际,建立完善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农产品供应链,推广田头冷链集散市场,联合市、县、镇供销社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种植基地联盟、农服科技公司和助农服务中心,创新采用“供销社+村助理+农户”模式,对接整合优质种植基地,为中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提供标准认证、种子种苗、农资农技、订单农业、散集交易、田头冷链、合作金融等综合服务,带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将创新农产品供应新模式,加速集聚联农带农优势资源,引入电商平台、中央厨房、食品加工等经营主体,对接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和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利用数字技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赋能广大经营业户,发挥农产品物流的枢纽和平台,进一步发挥供销社联结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用。”天业冷链集团负责人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