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黄志伟:荒地种出“金玉竹”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2月27日
版次:
08
黄志伟(中)辐射带动近2000农户种植玉竹1.2万余亩。
“我们在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沈家村租下了200亩撂荒地。”聊起玉竹产业,黄志伟满怀兴奋。“村民除了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在玉竹基地的务工收入。”近年来,黄志伟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一片片撂荒地变成生机勃勃的玉竹园,让沉睡的土地重焕生机长出了“金玉竹”。
这位返乡创业的村民,如今是连州市马泰玉竹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依托公司,他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星子以及大路边、西江、龙坪、连州、九陂等镇建设玉竹种植基地1600多亩,辐射近2000农户种植玉竹1.2万余亩,有效带动起当地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产业帮扶显成效
“我是农民出身。”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黄志伟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虽然自己富裕起来,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却时刻挂牵着家乡人的生活。
玉竹是东红村的主要经济作物,特别是他所在的马岭村,几乎家家户户种玉竹,但分散种植投入大,产出少,增产不增效,抗风险能力弱。为帮助解决村民在玉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扎根家乡搞创业,自筹资金500万元,于2014年创建了连州市马泰玉竹种植有限公司,开启了带领800户社员的创业之路。
“我们的玉竹基地务工人员不固定,有时间的都可以来帮忙挖玉竹或种玉竹,种玉竹每天120元,挖玉竹按量计酬,每斤0.6元,手较快的每天可以挖400-500斤,有超200元的收入。”黄志伟介绍,目前平均每天有30人在玉竹基地务工,基本实现了报酬月结。
“我们夫妻俩在玉竹基地务工已有5年,收入每年有8万,在家门口的玉竹基地务工,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就近挣钱。”四方村委会小冲村民何志辉表示,很满意在玉竹基地的务工收入。
提升规模化水平
玉竹产业要扩大规模,运转得好,就必须发动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在黄志伟看来,要有更多的企业、乡贤、种植大户参与,增强农户的发展信心,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黄昌伟也是东红村委会马岭村人,在东莞经营一家硅胶五金厂。由于疫情的原因,工厂长期处于停工状态,在黄志伟的动员下,黄昌伟回到星子创业,在清江村委会盘活近60亩撂荒地种植玉竹,也带动周边8户农户利用闲置地参与种植,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示范意义。
目前,黄志伟已带动周边2000多户群众发展玉竹1.2万余亩,玉竹也成为了东红村、昌黎村的“一村一品”的主打品牌。2022年10月11日,星子镇申报2022年省级专业玉竹镇成功,成为清远市首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玉竹)专业镇。
黄志伟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用机械设备扩宽机耕路,修整好田地,种上耐旱的玉竹,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盘活了村民们块状土地,变“零碎种植”为“连片种植”。黄志伟说,“因为基地的规模化效益,村民们也跟着种植赚钱,玉竹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推动全链条发展
“自己富了不算富,必须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只要周边村民有意愿,我都会积极教会他们种好管理好玉竹。”黄志伟介绍,依托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优势以及多年种植积累的经验,他免费向种植户传授玉竹管理技术和注意事项,让更多村民通过科学种植增收致富,也推动了星子镇形成玉竹全产业链式的发展。
针对当前玉竹发展现状和玉竹种植技术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延伸玉竹产业链,提升玉竹附加值,黄志伟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玉竹种植和药食方面的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玉竹在育种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让玉竹的成活和产量得到较高保障。
“新种植技术下的玉竹成活率提高了50%,亩均产量可提升2000斤,”黄志伟介绍,省农科院专家目前还研发出玉竹糕、玉竹饼干、玉竹饮料等富有星子特色的玉竹深加工产品。目前,项目实施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明年可投入市场,有效提升玉竹的经济效益,让玉竹产品身价倍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黄津
黄志伟(中)辐射带动近2000农户种植玉竹1.2万余亩。
上一篇:
下一篇:
亩产值逾7千元 300亩广藿香丰收
上一篇:
下一篇:
亩产值逾7千元 300亩广藿香丰收
分享: